摘要:手里攥着现金、名下挂着房本,心里还是慌,这是2024年春天最普遍的情绪。
手里攥着现金、名下挂着房本,心里还是慌,这是2024年春天最普遍的情绪。
4月,北京二手房挂牌量飙到17万套,深圳法拍房一天上新两百套,银行悄悄把房贷利率再往下调,可看房的人还是稀稀拉拉。
我盯着手机上的房价曲线,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如果房子和票子都靠不住,普通人还能押什么?
先说健康。
我妈去年体检,三高加脂肪肝,医生一句“再晚半年就糖尿病”把她吓得天天跑公园。
她那一圈老姐妹,买起智能手环、基因检测套餐比买菜还利索。
我算了笔账:一台家用呼吸机七千,一年私教课两万,防癌体检套餐五千,听着贵,可跟ICU一天一万比,就是毛毛雨。
国家把养老床位缺口写进十四五,医保谈判把抗癌药砍到脚踝价,资本早闻味冲进来。
现在投健康,不是买点保健品那么简单,是抢一张未来二十年的生存门票。
再说土地。
我表弟在嘉兴乡下有块宅基地,前两年嫌偏僻,现在高铁修到家门口,村口搞起了露营基地。
周末城里人拖家带口来摘草莓,一晚民宿八百,还得提前订。
政策也松了,宅基地可以入股合作社,能办民宿,能搞光伏屋顶,连城里人都跑来长租二十年当“周末农民”。
土地没变,玩法全变了。
城市周边那些以前没人要的边角地,现在成了仓储物流、冷链、充电桩的香饽饽。
土地不是砖头,是菜单,看你怎么炒。
手艺更离谱。
我邻居大姐原来在服装厂踩缝纫机,去年被算法优化掉了。
她回家把外婆的老绣片翻出来,学抖音直播做苏绣手机壳,三个月粉丝破十万,一个壳卖三百,比厂里一个月工资还多。
现在县里给她评了非遗传承人,政府补贴加免税,订单排到明年。
工业化把千篇一律做到极致,人就反过来为“不一样”掏钱。
会修老琴、会做手工皮具、甚至会编竹筐,都能在网上找到愿意付高价的同好。
手艺不再是穷亲戚,是数字时代的奢侈品。
还有几样别忽略。
我同事去年咬牙买了个小光伏电站,屋顶租给电力公司,一年躺赚八千块电费分成。
另一个朋友写网文,靠版权分销一年分到二十万,比工资高。
这些玩意听着玄,其实门槛不高:光伏有政策兜底,版权有平台托底,关键是动手早。
等到全民都知道的时候,利润早被第一波人吃干抹净。
说到底,房子和现金贬值,不是它们变坏了,是游戏规则变了。
过去四十年,我们靠城市化、人口红利、信贷扩张堆出了一波资产狂欢。
现在人口见顶、债务见顶、全球化见顶,钱和砖头的故事讲完了。
下一轮,拼的是谁能活得久、谁能占住地、谁能把老祖宗的手艺玩出新花样。
十年后再回头看,今天把体检套餐、宅基地股权、非遗手艺当资产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来源:房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