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是我们预防的重点。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一句话概就是:“无积水,无蚊虫;无蚊虫,无传播。”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是我们预防的重点。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一句话概就是:“无积水,无蚊虫;无蚊虫,无传播。”
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区域,花草树木繁茂、积水点分布广,极易成为蚊虫孳生温床。为保护广大师生的健康,构建无蚊清洁的学习环境,需在开学前后分别落实以下措施。
开学前:打好“预防针”,清除蚊虫隐患
1.全校总动员,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组织全体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围绕“灭蚊清源”,彻底排查并清理潜在孳生地,重点包括:
清理生活垃圾,特别是废弃的一次性餐盒、饮料瓶等容易积水的容器;清空、丢弃无用容器,闲置容器一律倒扣放置,防止雨水积存;检查绿植区、花坛等区域是否存在滞水,及时处理。2.重点排查室内积水隐患
清理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出水口、冰箱底部积水盘;对水培植物及时更换清水,并彻底清洗根系,防止孳生蚊卵;使用清洁工具擦净角落、卫生盲区,特别是低洼积水区域。3.组织全面消杀,降低成蚊密度
聘请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对校园室内外环境进行统一消杀,尤其是绿化带、排水沟、垃圾站等蚊虫活动高发区域。开学后:持续巩固,严防蚊虫反扑
1.定期清洁与消杀
定期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及时清理垃圾、废旧积水容器;定期由专业团队进行灭蚊作业,确保防蚊效果不间断;在暴雨过后重点排查新积水区域,防患未然。2.改善防蚊环境设施
教学楼、办公室、宿舍等场所应配备电蚊拍、电蚊香、电蚊液等;条件允许的场所应加装纱窗纱门,阻止蚊虫入内;景观池中可投放观赏鱼,以生物法控制蚊虫孳生;室内水培植物建议每3~5天换水清洗根部,花盆托盘要保持干燥;各类水缸、水桶、水槽等功能性容器需加盖密封,定期换水。3.强化宣传与联动,共防共治
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形式进行防蚊灭蚊健康教育;利用家长群、致家长信等形式将防控知识延伸至家庭,布置“家庭清积水”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家庭环境清洁,形成“校家联防”机制。4.做好晨午检,早发现早干预
教师每日认真观察学生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立即通知家长送医排查;教职员工若感不适,也应第一时间就医,不带病上班。5.联动协作,清除外围隐患
学校应加强与属地疾控、街道、社区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配合开展校外周边蚊虫孳生地清理整治工作,共同构筑学校外围的安全屏障,切实降低传播风险。防控蚊媒传染病,从“源头”做起,从“细节”入手。学校是预防的前沿阵地,每一位师生、家长都是参与者与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共建健康、整洁、无蚊的学习环境,守护好每一个孩子的笑脸!
/健康教育
来源:南岸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