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您今天分享了一些特殊病因的淋巴瘤病例,对于X连锁免疫缺陷伴镁缺陷、EB病毒感染和肿瘤(XMEN)这类病因的患儿家属,如何才能尽早识别疾病?这类病因引起的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如何?
《愈·健》栏目特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段彦龙教授接受采访,对患友们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
Q:您今天分享了一些特殊病因的淋巴瘤病例,对于X连锁免疫缺陷伴镁缺陷、EB病毒感染和肿瘤(XMEN)这类病因的患儿家属,如何才能尽早识别疾病?这类病因引起的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如何?
段彦龙教授:
今天分享了我们过去几年中诊断和治疗的病例,涉及一种名为“XMEN”的疾病,该疾病涉及多个相关病因:X连锁免疫缺陷伴镁缺陷、EB病毒感染和肿瘤。X连锁的特点是,女性是基因携带者,男性会直接表现为发病;这类患者还容易发生EB病毒感染;另外,患者会因为细胞内微环境镁缺乏影响免疫功能,通常是因为MAGT1蛋白通路异常导致细胞内微环境镁缺乏,从而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可能会引发肿瘤的生成,也就是我们提到的XMEN病。
从名字可以看出,这种病情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我们分享的五个病例中,有两例患者反复发生了淋巴瘤;这些患者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明确的家族史,家族中通常有两名或以上成员可能患病或是相关基因的携带者;患者在病史中还表现出一些反复的感染情况,比如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肺结节,反复的EB病毒感染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此外,一些患儿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可能会有表现,例如自闭症或智力缺陷;医生需要重视这些症状,尽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
XMEN病是一种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疾病,无法只通过化疗解决问题。目前国际上对这种患者的治疗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有些单位尝试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控制病情,但对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自闭症等神经性障碍)的改善效果有限,因此,治疗方案多是对症治疗。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继发了淋巴瘤,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患者通常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家庭中有人确诊这种疾病后,患者和家属不必恐慌,首先是及时就诊进行治疗,然后要了解家族可能携带的遗传基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生优育;这里所说的优生优育并不是简单地直接终止妊娠,而是通过早期识别带有相关基因的成员,做好孕前和产前的规划;比如,在家庭成员准备怀孕时,找到相关的遗传学专家和妇产科医生进行咨询,确保后续可以生育健康的宝宝。
Q:2024年ASH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领域有哪些更新?能否请您跟病友们讲一讲今年会上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或进展?
段彦龙教授: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是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年度盛会,会议汇集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来说,今年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治疗理念的更新上。
儿童和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其预后比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要好很多;国外研究证实,大约25%的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各种远期问题,包括第二肿瘤和生长发育异常等;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不仅在于患者近期的疗效和副作用,更需要规避远期并发症,让患者在二三十年后正值壮年时,不会因为治疗带来的远期并发症而影响生活质量。
国际上目前非常推崇通过免疫靶向治疗儿童和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团队在采取减毒治疗的同时,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包括CD30单抗、CD20单抗和PD-1单抗等靶点在内的免疫靶向治疗。
早在2022年,我们北京儿童医院就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免疫靶向治疗儿童霍奇金淋巴瘤的工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团队也陆续有相关成果发表,我们的目标是将先进的治疗方法引进国内,让更多患儿受益,通过减少化疗强度,增加免疫治疗的比例,尽量规避近期和远期的毒副作用,同时让患儿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Q:请您谈谈目前在减毒方面,团队都做了哪些探索?
段彦龙教授: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儿科医生,我们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近期疗效,还要确保他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方向是在维持高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这包括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策略。
在诊断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更精准的探索,从传统的分层治疗逐步转向精准治疗。在初诊时,我们会尽量明确每个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果患者带有不良基因或不良预后因素,我们会制定高强度的治疗方案、加强治疗力度;如果患者携带的是预后良好的基因,我们会适当降低治疗强度,以减少毒副作用。
举个通俗的例子,上学时老师目标是让学生顺利毕业,但入学时需要做摸底测试,看学生的基础如何;有的学生可能基础很好,不需要额外辅导,而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就需要加强补习;同样道理,我们在治疗中也是要尽早识别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降低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让更多的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此外,免疫靶向治疗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像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其他一些淋巴增生性疾病,例如伯基特淋巴瘤、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我们也在采用免疫靶向治疗策略来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不断评估患者的状态,通过调整剂量或引入新药,进一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同时提高疗效。
专家介绍
段彦龙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肿瘤中心 肿瘤内科 副主任;儿童淋巴瘤专业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学组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年版)编写审定专家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委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副组长
中华儿科杂志 审稿专家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内科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第一、二、三届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卫健委第四批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中华慈善总会罕少见病救助公益基金医学顾问
人民日报 评选 第六届“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奖
来源:湖北饮食健康养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