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起【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个国际政治中的老话题。这个问题不但和当今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息息相关,而且也是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反复争辩的重大理论问题。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论起【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个国际政治中的老话题。这个问题不但和当今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息息相关,而且也是多年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反复争辩的重大理论问题。
为此我们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2位学者(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英国以及台湾和澳门地区),并以中国大陆两家顶尖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和人大)的院长(阎学通和杨光斌)打头炮,以期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引起关注,推动更深一步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分析。
2025年9月1日
嘉宾
阎学通 清华大学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李汉松 美国美利坚大学
成汉平 南京大学
庞 琴 中山大学
周阳山 台北中流文教基金会
储昭根 浙江理工大学
王在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白智立 北京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钟 扬 上海交通大学
王建伟 澳门大学
陈纳慧 中国政法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由 冀 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
钟厚涛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朱俊玮 浩瀚智库
武心波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
汪 铮 美国西东大学
罗欢镇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
邱奕铨 牛津大学
赵明昊 复旦大学
金君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张 兵 日本山梨县立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
32学者评【领导人在世界变局中的作用】第8篇
竞合主义对领导人作用的再解释
——从国际结构到国内进程
储昭根
浙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在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中,国家领导人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性。然而,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往往对领导人作用的解读存在局限。与经典的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相比,竞合主义(Co-opetitionism)不仅强调领导人在国际体系中的能动作用,还揭示了国际结构与国内政治进程之间的互动及制约机制,为理解全球变局中的领导人行为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一、竞合主义不同于传统三大国际关系理论:承认领导人的独特作用
传统三大国际关系理论——新现实主义、新制度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解释国家间互动时各有侧重,但普遍忽视领导人的独特作用。它们强调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是无政府状态,突出国际体系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将领导人更多视为权力、制度与观念结构的执行者和工具。
与此不同,竞合主义认为,领导人并非被动接受结构约束,而是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决策、外交风格和战略选择,重新塑造国际关系格局。在竞合主义视角下,国际关系被看作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动态过程,领导人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能动作用。国际体系虽对国家行为具有根本性约束,一国领导人无力改变其结构,但仍可在其中寻找“可操作空间”,通过调整国内政策、重组国际联盟、选择适当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这一点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有具体体现: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奉行对西方合作与融入国际体系的政策,俄罗斯因此获得了一定规模的西方经济援助(或许低于其国内预期),并于1997年被正式接纳为八国集团(G8)成员。普京上台初期延续了这一路线,但随着综合国力恢复,外交战略逐步转向挑战并对抗现行国际体系。这一转向在2022年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中达到高潮,引发西方大规模制裁,使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日益孤立,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显著削弱。
二、竞合主义不同于单元理论或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承认国际体系结构对领导人的约束
竞合主义与传统三大经典理论一样,都是系统结构理论,承认国际体系结构对单元的关键约束作用。因此,竞合主义不同于新古典现实主义和外交政策分析等单元理论,更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约束。尽管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缓解紧张局势,但这种关系通常无法根本改变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取向。
例如,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尝试与金正恩和解,表现出双方的亲密互动。尽管特朗普的个人风格推动了外交突破,但最终未能突破朝鲜核问题的结构性困境。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和军事部署并未实质性改变,反而因朝鲜持续发展核武器以及国际体系中的核不扩散压力而受限,特朗普的努力未能取得实质成果。这一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体系决定了国家行为的总体方向,而领导人的决策始终受到国际结构的制约,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无法超越结构性冲突,只能在现有结构内进行调整。
2019年6月30日,韩国首尔市民在家里收看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屏幕右侧)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的电视直播。
三、双层竞合:领导人的作用不仅受国际体系约束,还受国内社会和政治进程的深刻影响
竞合主义是结构—进程理论,以“双层竞合”视角,实现跨层次理论整合。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往往将国际政治看作单一层面的竞合,而竞合主义认为,国际领导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约束,还受到国内政治和社会过程的深刻影响。这种双重约束使领导人的决策在更复杂的背景下进行。例如,领导人在选择外交政策时,必须兼顾国际压力和国内政治需要。
例如,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时,明显反映了美国国内民粹主义情绪,尤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他的政策既是对国际结构中美国相对衰退的反应,也是为了迎合国内选民需求。这种双重约束使领导人的决策具有双向性:既要在国际上谋取利益,又要在国内保持合法性。不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虽然体现了强硬民族主义立场,但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在8月裁定,大范围全球关税缺乏法定授权,这表明即便是强势领导人,也并非完全无约束。
争议更大的是,威权领导人是否受国内社会和政治进程制约?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威权国家领导人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看似不受法律和舆论约束,但也面临天然执政障碍——信息瓶颈。长期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使其在关键时期难以提出或落实改革,即便良策也可能被既得利益集团劫持或扭曲,影响政策效果与稳定性。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作为全球军事第二强国,且在领土、人口和经济上占据绝对优势,却始终未能迫使乌克兰屈服。这场冲突的根源,不仅在于国际体系的制衡机制和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更在于普京总统治下国内改革受阻。普京缺乏改革或领导力吗?显然不是,而是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进程让其“高效”沦为“无效”。
总之,“竞合主义”作为新兴范式,为理解领导人在全球变局中的独特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相比,竞合主义不仅承认国际结构和国内进程对国家领导人的约束,同时也承认领导人在国际体系中的能动性及其在国内社会和政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国际与国内双重约束下的领导人行为模式。通过这一视角,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全球变局中的领导人作用,更能洞察在全球化与多极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领导人如何在国际结构与国内进程的双重约束中灵活调整战略,把握机遇、化解风险,从而实现并巩固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赵全胜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