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安门前一声"向右看",让这位河北女乡长瞬间火出圈。她从没摸过枪,却带出了最飒爽的女兵方阵;她本是文职干部,却用4个月完成了职业军人般的蜕变
天安门前一声"向右看",让这位河北女乡长瞬间火出圈。她从没摸过枪,却带出了最飒爽的女兵方阵;她本是文职干部,却用4个月完成了职业军人般的蜕变
“向右看!”
这声响彻天安门广场的口令,清脆有力,带着难以忽视的坚韧与自信。九三阅兵虽然已经过去数日,但每当回看女民兵方队经过天安门的视频,仍然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领队李依潼那声清脆有力的"向右看",简直喊进了每个国人心里。
透过直播镜头,这位气质非凡的女领队一下子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网友纷纷赞叹她拥有一张“国泰民安”的端庄面容,完美诠释了中国女性的自信与坚毅。
谁能想到,这么个在阅兵场上气场全开的女领队,竟然是个从未当过兵的乡长?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只用4个月时间,就从零基础练成了合格领队。
时间倒回今年4月,李依潼还是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的乡长,日常工作是处理文件、下乡调研。突然接到选拔阅兵领队的通知时,她整个人都懵了。
“我当时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李依潼后来笑着回忆。她没有任何军旅背景,她连最基础的队列动作都不会,更别说喊口令、带队行进这些专业活了。
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当即拍板:"既然国家需要,我就必须上!"
就这样,这个35岁的女乡长简单收拾行李,告别丈夫和两个孩子,只身前往训练基地。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初到训练场,李依潼连最基础的队列动作都不会。站军姿、走正步、喊口令,样样都要从零学起。
济南的夏天酷热难耐,训练场地面温度时常突破40度。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才结束训练。作训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最难的还是喊口令。起初她的声音又小又哑,完全达不到阅兵标准。为了练就一副"铁嗓子",她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对着操场反复练习,直到嗓子沙哑发不出声。
训练到第二个月时,她的膝盖和脚踝全部肿起,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父亲视频时看到女儿肿着的脚踝,心疼得直劝:"妮儿,要不咱回家吧?"她却倔强地回了一句:"别人能行,我凭什么不行?"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在训练场上拼尽全力的女领队,其实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刚上小学,小儿子才3岁,正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
训练期间,她只能通过视频和家里联系。每次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听到他们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她都强忍泪水,告诉孩子妈妈在执行重要任务。
她的丈夫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工作,但从无怨言。每次通电话都说:"家里有我,你安心训练。"婆婆也主动搬来帮忙照顾孩子,做她最坚强的后盾。
训练期间,最让李依潼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儿子。孩子刚满3岁,正是黏妈妈的时候。每次视频,看到妈妈穿着军装,总会哭着要抱抱。
这时丈夫总是及时接过手机,逗孩子开心,然后悄悄对她说:"别担心,家里有我。"挂断视频后,李依潼经常偷偷抹眼泪,但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训练场。
阅兵结束后,丈夫第一时间发来消息:"媳妇,你是我们的骄傲!"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让她泪流满面。
李依潼(第一排左一)。(来源/央视新闻)
阅兵当天,当李依潼带领女民兵方队走向天安门时,全场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气质非凡的女领队身上。
走到指定位置时,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喊出"向右看"。这一声口令清脆有力,瞬间传遍整个天安门广场。女兵方队随即变换队形,动作整齐划一,赢得观礼台一片掌声。
那一刻,李依潼抬头望向天安门城楼,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人们激动的神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所有的苦都值了!"
阅兵当天,当李依潼英姿飒爽的身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远在保定的家人激动不已。
父亲骄傲地说:“女儿真棒,全家骄傲!”
李依潼的事迹很快在网上传开,网友纷纷表示:"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从乡镇干部到阅兵领队,这是什么开挂人生?"
"35岁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能这么拼,让我这个20多岁的咸鱼情何以堪?"
"她老公也很棒啊,没有他的支持,她不可能心无旁骛地训练。"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李依潼却很淡定:"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做了该做的事。"
李依潼的成长历程,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处处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她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普通农家,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从最基层的公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到成为一乡之长。
在同事眼中,她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到深夜;在村民心中,她是个贴心人,谁家有困难都会尽力帮忙;在家人心里,她是个温柔的妻子和母亲,再忙也会抽时间陪孩子。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却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从文职干部到阅兵领队的华丽蜕变。
如今,李依潼已经回到乡长岗位,继续为乡村振兴奔波忙碌。但阅兵场上的那段经历,已经成为她人生中最闪亮的记忆。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每个人都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女性最美的模样!
来源:同泽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