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李月汝透露有意收购欧洲球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2:42 2

摘要:左膝韧带扭伤的休赛期,李月汝在直播间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她正从球员转型为俱乐部老板,为中国篮球欧洲破冰。“我们团队已经启动收购欧洲女篮俱乐部的流程。”2025年9月8日,李月汝在直播中正式宣布这一突破性计划。她的经纪人现场补充说明,收购目的很纯粹:为国内球员解

左膝韧带扭伤的休赛期,李月汝在直播间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她正从球员转型为俱乐部老板,为中国篮球欧洲破冰。“我们团队已经启动收购欧洲女篮俱乐部的流程。”2025年9月8日,李月汝在直播中正式宣布这一突破性计划。她的经纪人现场补充说明,收购目的很纯粹:为国内球员解决赴欧打球“机会少、条件限制多”的难题。这不是传统的资本出海故事,而是一位现役运动员为后来者搭建的桥梁。欧洲女篮联赛普遍亏损的商业现实让这笔收购注定“不为赚钱”,却可能成为中国篮球国际化的关键跳板。

01 球员主导,破冰欧洲

李月汝的收购计划带着明显的球员视角。她亲身经历过高水平联赛的锤炼,深知中国球员海外发展的痛点所在。在她的规划中,球队将采取中外球员各占50%的比例结构,既保证竞争力,又系统性地为中国年轻球员创造赴欧机会。这套模式直接针对目前中国球员赴欧面临的现实障碍——机会稀缺、语言隔阂、战术适应难等问题。与其他留洋项目不同,李月汝特别强调配套教练团队的招募,着眼于球员发展与俱乐部建设的双轨并行。这体现了一位职业运动员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刻理解。

02 伤停期的转型决策

2025年8月,李月汝左膝前交叉韧带(ACL)扭伤,导致WNBA赛季报销。正是这次伤停,加速了她推动收购计划的进程。这一转型令人联想到2009年姚明受伤后收购上海男篮的先例。但不同的是,李月汝选择在海外直接建立平台,而且是在商业化程度更低的女子篮球领域。她的个人经历成为这一决策的基础——2023-24赛季效力土耳其贝西克塔斯和法国阿斯克新星队期间,她亲身体验了欧洲女篮的运营模式和环境特点。

03 不赚钱的生意,有价值的桥梁

欧洲女篮的商业现实堪称严峻。土耳其联赛作为欧洲顶级女篮联赛之一,仍然面临球馆条件不佳、上座率低迷的困境,绝大多数俱乐部处于亏损状态。李月汝明确表示收购“不为赚钱”,这种非营利性定位反而凸显了项目的战略价值。低收购成本(相比男篮)与高战略价值的反差,创造了独特机会。匹克CEO的公开支持——承诺动用品牌在欧洲的资源和渠道助力项目——揭示了背后的商业逻辑:中国品牌国际化与篮球人才海外培养的协同效应。

04 历史参照与模式创新

2002年,经纪人夏松曾控股立陶宛甲A联赛球队“克莱普达海神”,但那次收购主要服务于波罗的海地区商业布局,篮球并非核心目的。李月汝的模式开创了“球员主导型”国际化路径。她不是单纯的投资人,而是兼具现役球员、桥梁搭建者、人才培育者多重身份。这种纯粹以人才输送为目标的收购,在中国篮球史上尚无先例。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落脚点,而是从语言适应、战术理解到竞争压力应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05 进展与挑战并存

目前,收购计划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场馆等基础设施初步落实,剩余细节仍在协商中。但挑战显而易见:欧洲女篮商业化基础薄弱,需要持续资金投入;中外球员比例控制可能限制球队的人才吸纳规模;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仍是问号。球迷反馈呈现两极化:一方面赞誉其“格局突破”,另一方面担忧运营压力。这桩收购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资本实力,更取决于跨国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效果。


欧洲篮球俱乐部收购成本相对较低,但运营挑战巨大。李月汝的团队透露,场馆基础设施已初步落实,剩余收购细节仍在紧锣密鼓的协商中。这条道路注定不易:欧洲女篮商业化基础薄弱,需要持续资金投入;中外球员比例控制可能限制球队竞争力;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中国篮球国际化的一次大胆实验——不是等待机会,而是直接创建平台。

来源:球坛风云杨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