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武术里边一个挺有意思的兵器——扭丝鞭杆。这玩意儿可能不少人没听过,但它可是实实在在从西北老江湖里走出来的实战技法,最早是丝绸之路上跑买卖的商队用来防身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一门武术流派。
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武术里边一个挺有意思的兵器——扭丝鞭杆。这玩意儿可能不少人没听过,但它可是实实在在从西北老江湖里走出来的实战技法,最早是丝绸之路上跑买卖的商队用来防身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一门武术流派。
扭丝鞭杆用的家伙是一根三尺六寸长的木棍,差不多一米二,粗细跟鸭蛋差不多,传统上都是用枣木做的。为啥选枣木?这木头结实啊,纹理密实,用久了也不容易裂不变形,特别适合天天拎手里练。这根棍子的长度也不是随便定的,既能够得远,又灵活好操控,抡起来不至于把自己带跑偏。
这门功夫最核心的地方就在“扭丝”这两个字上。它不是傻愣愣地硬砸硬打,而是靠一股螺旋劲,让棍子像鞭子一样甩出去,又灵活又有劲道。说白了,就是靠腰胯转着带动手臂,再把那股扭着的力传棍头上去,划出螺旋的轨迹。你得同时掌握好腰胯发力、手腕控棍和步法配合,缺一个都不行,不然棍就僵了,甩不出那味儿。
练扭丝鞭杆可不是一日之功,得一步步来。一开始是定步练基础,八种基本棍法——劈、戳、扫、撩、挂、绞、缠、点,每种都有讲究。劈是正面砸,戳是捅要害,扫是打腿脚,撩是攻上头,挂能挡,绞能缠,点能破招……全是实战中琢磨出来的。之后再加上步法,边动边打,练协调性和空间感。到最后还得练反应,传统练法经常吊个轻东西打,练手眼合一,速度得快,准头得狠。
真放到实战里,扭丝鞭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它的路线看不透。因为带着螺旋劲,棍头走着走着能突然变向,绕开对方的格挡。古时候商队护货,经常一人对多人,这技法就特别实用,一根棍子能照顾好几个方向。而且它那种扭丝的劲儿还能把对方兵器缠住甚至挑飞,就算力气不如人,也能靠巧劲化解,真正是“四两拨千斤”的玩法。
现在看,扭丝鞭杆不光是一门技术,还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它那种“以柔克刚”的思路,跟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还挺吻合,说明古人早就摸透了人体发力的门道。从文化上讲,它也不只是打打杀杀,还带着古代商路的历史痕迹,是人在艰苦环境里逼出来的生存智慧。
不过说实话,这门功夫现在传得不太容易。练起来太费时间,得下苦功,还要懂传统武术的理法,年轻人能坚持下来的不多。但好在还有人在意这个,比如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刘绥滨,就一直在努力传播中国武术和太极养生。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想多了解或者练起来,不妨多问问、多看看。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就真找不回来了。
您觉得传统武术在现代该怎么传承?欢迎留言聊聊。
来源:高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