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暴雨中病倒,老农一碗草药救驾!回宫一道圣旨改变千万人命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3:06 1

摘要:这么一想,康熙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去民间看看老百姓到底过得咋样。这回他就只带了俩贴身侍卫,三个人换上粗布衣裳,骑着马就往京郊去了。

说起康熙爷微服私访的事儿,那可真是多得数不过来。

今天咱就唠唠其中特别感人的一段儿——

康熙二十三年秋天那会儿,北方闹旱灾的事儿。

京城整整俩个月没下一滴雨,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

康熙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整天往天坛跑,求老天爷开开眼。

可这雨就是不下!

康熙心里直犯嘀咕:

是不是朕哪儿做错了?

老天爷为啥这么惩罚我的百姓?

这么一想,康熙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去民间看看老百姓到底过得咋样。这回他就只带了俩贴身侍卫,三个人换上粗布衣裳,骑着马就往京郊去了。

一路上看到的景象,让康熙心里直发凉。

田地干裂得跟龟壳似的,庄稼黄不拉几的,农民蹲在田埂上发呆。

还有个老农直接跪在地里,捧着一把干土,眼泪哗哗的。

康熙赶紧下马问:“老人家,今年收成不行啊?”

老农抬头瞅了他一眼,唉声叹气:“客官您瞧瞧这地,都旱成啥样了!别说收成了,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啊!”

“那赋税......”康熙犹豫了一下,“官府给减免了吗?”

老农苦笑一声:“减免?不加税就谢天谢地了!知县大人说了,赋税一分不能少,交不上就拿地抵债。”

康熙心里咯噔一下。

他明明下旨要求各地根据灾情减免赋税,怎么到下头就变样了?

正说着呢,天突然阴了下来。

远处乌云滚滚,雷声轰隆隆——要下雨了!

田里的农民们顿时欢腾起来,纷纷跪地磕头:

“老天开眼啊!总算下雨了!”

康熙也松了口气。

可这雨来得也太猛了,哗啦啦跟瓢泼似的。

康熙和侍卫赶紧找地方躲雨,可这荒郊野外的,上哪儿找地方避雨去?

三人淋得跟落汤鸡似的,好不容易找了个破庙躲雨。

康熙从小娇生惯养的,哪受过这种罪?

当晚就发起了高烧,浑身直哆嗦。

俩侍卫急得团团转:

这荒郊野岭的,皇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啊!

01 雨夜病倒破庙中

康熙这病来得太突然。

在破庙里躺了一宿,高烧不退,水米不进,还时不时说胡话。

俩侍卫轮流守着,心急如焚。

“得赶紧找大夫!”年纪大点的侍卫李卫说,“再这么烧下去,非出大事不可。”

年轻点的王勇直摇头:

“这荒山野岭的,上哪儿找大夫去?再说咱们这身份,能暴露吗?”

正在争执着,庙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老农披着蓑衣,挎着篮子进来避雨。

看见庙里有人,老农愣了一下:“几位这是?”

李卫赶紧迎上去:“老人家,我们家老爷淋雨病了,正发高烧呢。您知道这附近哪有郎中不?”

老农凑近一看,康熙脸色煞白,嘴唇干裂,确实病得不轻。他伸手摸了摸康熙的额头,吓一跳:“这么烫!再不医治真要出人命了!”

老农琢磨了一会儿,一拍大腿:

“这么着吧,我家就在山脚下,先把你家老爷扶到我家去。我虽然不是郎中,但家里还有些草药,顶一阵子没问题。”

俩侍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点犹豫。

这荒郊野外的,万一遇上坏人咋整?

老农看出他们的顾虑,笑着说:

“两位放心,我姓张,是山下张家庄的。我们庄户人家,虽然穷,但绝不干害人的事儿。”

看着康熙越来越差的脸色,李卫一咬牙:“那就麻烦您了!”

02 老农舍命救陌生客

张老农家真是简陋,三间茅草屋,屋里除了几件家具,啥摆设都没有。但收拾得挺干净利索。

张老农的媳妇见丈夫带回来三个陌生人,先是一愣,听说是病人,赶紧帮忙把康熙扶到炕上。

“快去熬碗姜汤!”张老农吩咐媳妇,自己从墙角的箱子里翻出几个药包,“这是我平时采的草药,治风寒最管用。”

他一边煎药,一边跟俩侍卫唠嗑:“看你们不像本地人,是来做买卖的?”

李卫含糊地应着:“是啊,我们家老爷是京城里的商人,出来看看行情。”

药煎好了,张老农细心地把药吹凉,一勺一勺地喂给康熙喝。

然后又用湿毛巾敷在康熙额头上帮他降温。

夜深了,张老农让媳妇去邻居家借宿,自己守在康熙床边。

俩侍卫要替他,他摆摆手:

“你们也累了一天了,快去歇着吧。我年纪大了,觉少。”

其实哪是觉少啊,他是放心不下病人。

第二天天蒙蒙亮,康熙的高烧总算退了。

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位老人正趴在床边打盹。

康熙一动,老农就醒了:“客官您醒啦?感觉好些没?”

康熙点点头,虚弱地问:“这儿是?”

“这是我家。您昨儿个在破庙里病倒了,是我把您接来的。”张老农笑着说,“您等着,我去给您热点粥。”

喝着热乎乎的粥,康熙心里暖洋洋的。

他注意到这家人虽然穷,但待人特别实在,忍不住问:

“老人家,今年大旱,您家收成咋样?”

张老农叹口气:“哪还有什么收成!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不过比起别家,我家还算好的。我平时采点草药,还能换点粮食糊口。”

“那赋税......”康熙迟疑地问。

“哎,别提了!”张老农直摇头,“知县大人说了,赋税一分不能少。交不上就要拿地抵债。我们庄上已经有好几户人家卖地了。”

康熙心里感觉不快。

他明明下旨减免赋税,怎么到下头就变味了?

03 一碗药汤见真情

康熙在张老农家一住就是三天。

这三天里,他可算见识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张老农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采药,媳妇帮人缝缝补补换点粮食。

就这么拼命干活,每顿也只能喝点稀粥就咸菜。

但每顿饭,张老农都会给康熙单独蒸一碗米饭,煎一个鸡蛋。

康熙过意不去:“老人家,我和大家吃一样的就行。”

张老农总是笑呵呵的:“您这病着呢,得补补身子。我们庄户人家,粗茶淡饭惯了。”

最让康熙感动的是,为了给他买更好的药,张老农居然偷偷把媳妇陪嫁的银镯子给卖了。

康熙后来从张妻红眼圈的样子里看出了端倪,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第三天,康熙身体好些了,非要去帮张老农干活。

俩侍卫吓得魂儿都没了:

皇上要干活?这还得了!

但康熙执意要帮忙,张老农拗不过他,就教他认草药。

康熙学得挺认真,还真采到了几株不错的药材。

傍晚时分,庄子里突然闹哄哄的。

原来是县里的差役来催税了。

“限期明天,交不上税银的,一律拿地抵债!”

差役头子凶巴巴地喊道。

庄民们跪了一地,苦苦哀求:“差爷,今年大旱,实在交不出来啊!求您跟知县大人说说情,宽限几天吧!”

差役一脚踢开跪在前头的老人:

“宽限?知县大人还等着收税银向上头交代呢!交不出来就挨板子!”

康熙看在眼里,气得浑身直哆嗦。

李卫赶紧拉住他,低声劝道:“老爷,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那天晚上,康熙失眠了。

他想着张老农一家的善良,想着庄民们的苦处,想着差役的嚣张,心里五味杂陈。

04 离别时的承诺

第四天,康熙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决定回京城。

临走前,他拉着张老农的手说:

“老人家,您的恩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点心意,您说啥也得收下。”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那可是他随身戴了多少年的心爱之物。

张老农连忙推辞:“这哪行!治病救人是应该的,哪能要您的东西?”

康熙坚持道:“您要是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这么着吧,这玉佩您先留着,就当是个念想。日后要是有什么难处,就拿着它到京城来找我。”

他又对俩侍卫说:“把咱们带的银子都留给老人家。”

张老农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

他一直把三人送到村口,还特意包了一包草药给康熙:

“客官,这药您带着,路上要是再不舒服,就煎来喝。”

走出去老远,康熙回头一看,张老农还站在村口朝他们招手呢。

康熙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

回京的路上,康熙一句话都不说。

俩侍卫知道皇上心情沉重,也不敢吱声。

05 回宫后的雷霆手段

一回到紫禁城,康熙立马召见户部尚书:

“朕之前下旨减免旱区赋税,执行得怎么样了?”

户部尚书支支吾吾:“回皇上,各地都在执行中......”

康熙猛地一拍桌子:“执行?朕怎么听说,有的地方赋税一分没减,反倒逼得百姓卖地抵债?”

他当即下令:“立刻派钦差大臣,分头去各旱区巡查!要是发现有官员阳奉阴违,贪污税银,一律严惩不贷!”

接着,康熙又下旨:“北方旱区免赋三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一道道圣旨发出去,整个朝廷都震动了。

那些欺上瞒下的官员纷纷落马,老百姓则欢天喜地。

康熙还特意派人到张家庄,暗中帮助张老农和庄民们。

但他没暴露自己的身份,怕那样反而让淳朴的张老农不自在。

有一天,康熙正在批奏折,突然想起什么,问身边的太监:

“你说,那天要是没有张老农救我,朕会怎么样?”

太监吓一跳:“皇上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

康熙摇摇头:“上天庇佑是虚的,百姓真心才是实的。朕这次出宫,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这个理儿。”

06 尾声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张家庄来了一队官差。

庄民们吓得纷纷躲回家里,以为又是来催税的。

谁知官差却客客气气地问:

“请问张老丈家在哪?皇上特意派我们来接他进京。”

张老农战战兢兢地出来,心里直打鼓:

自己一个庄户人家,皇上接我干啥?

到了京城,康熙在偏殿接见了他。

当张老农看见龙椅上的康熙时,惊呆了:“您......您就是那天那位客官?”

康熙笑着走下来,拉着他的手说:

“老人家,别来无恙?朕说过,您的恩情没齿难忘。”

原来,康熙一直惦记着张老农的恩情。

这次接他进京,想当面道谢,还想请他做御医顾问——张老农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多年采药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老农在震惊之后,跪地磕头:“皇上,草民不敢居功。那天就是换作别人,草民也会帮忙的。”

康熙扶起他,感慨道:“就是因为您有这样的仁心,朕才更要报答您啊!”

后来,张老农在太医院待了半年,把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太医们。临走时,康熙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张老农想了想,说:“皇上,草民啥都不要。只求皇上永远记得老百姓的苦处,做个好皇帝。”

康熙点点头:“老人家放心,朕一定牢记在心。”

打那以后,康熙更加勤政爱民。

他经常对大臣们说:“朕那次病倒在民间,要不是老百姓相救,早就没命了。我们吃的穿的,都是老百姓给的。要是对他们不好,天理难容!”

而张家庄也因为出了这么一位“救驾功臣”,成了有名的“仁德庄”。庄民们纳税减半,孩子们还能免费上官学。

这些都是后话了。

所以说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就跟播种似的。

你今天帮了别人,明天可能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哪怕贵为天子,也离不开老百姓的帮助和支持。

这大概就是康熙这次微服私访最深刻的体会了!

#故事#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

来源:关注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