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毒打”别拿来卖月饼——桃李面包翻车广告的的三重错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5:00 1

摘要:“有人说五仁不好吃,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短短一句电梯广告,把桃李面包送上热搜,也把自己扔进舆论“毒打”现场。24小时内下架、5天两次道歉、电商五仁口味直接断货,速度之快,堪称年度公关教学片。可这场看似“一句文案惹的祸”,实则是品牌、用户与

“有人说五仁不好吃,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短短一句电梯广告,把桃李面包送上热搜,也把自己扔进舆论“毒打”现场。24小时内下架、5天两次道歉、电商五仁口味直接断货,速度之快,堪称年度公关教学片。可这场看似“一句文案惹的祸”,实则是品牌、用户与节日场景的三重错位。

第一重错位,是品牌语气与消费者情绪的错位。中秋本是中国人“花好月圆”的情感峰值,打工人再疲惫,也希望在节日里获得片刻温柔。而桃李把“生活毒打”这种带有强烈职场戾气的词塞进封闭电梯,等于在下班高峰当众“揭疤”。黑色幽默需要语境,更需要受众授权:网友自嘲“社畜”可以,品牌跳出来“教育”就是爹味。当购买行为被绑定“必须吃过苦”,月饼瞬间从节日礼品变成“苦难勋章”,谁还愿意为了证明自己“有故事”而买单?

第二重错位,是创意目的与传播效果的错位。据公司回应,此次采用“内部共创”机制,20组文案里偏偏选中争议最大的一条,根源是流量焦虑。连续四年净利下滑,上半年广告费同比暴增40%,桃李急需一剂“猛药”刺激销量。然而,注意力经济时代,算法只负责放大,不负责筛选。当“毒打”一词被放大,品牌再想解释“我们只是想共情年轻人”,为时已晚。电梯媒体没有评论区,却处处是“社死”现场——观众无法即时反驳,只能把情绪带回社交媒体二次爆发,形成“线下冒犯—线上声讨”的链式反应。

第三重错位,是节日营销与价值底线的错位。月饼作为节令食品,承载的是团圆、感恩与馈赠,天然排斥负面联想。广告法并未明文禁止“毒打”一类词汇,但公序良俗就是最高标准。用别人的痛苦做卖点,轻则“说教”,重则“吃人血馒头”。桃李此前删除用户差评,更是火上浇油,把“品牌傲慢”坐实。直到9月5日,官方以“年轻人接管宣发”自嘲式道歉,才稍稍软化舆论。然而,消费者记住的仍是那一句“毒打”,而非后面的“立正挨打”。

桃李面包不是第一个翻车的老品牌,却是节日营销最鲜活的反面教材:

1. 流量思维打不过情绪思维,在“共情”与“冒犯”之间,品牌永远要先问“我是谁、为了谁”;

2. 创意民主化不等于把关真空,越是开放式生产,越需要价值观终审;

3. 节日传播的第一KPI不是曝光,而是“应景”,任何与集体情绪相悖的文案,都是给竞争对手送人头。

生活或许需要一点“毒打”,但中秋只需要甜蜜。把苦难当卖点,最终只能自己被现实毒打。

来源:江湖问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