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手机刷到河南乡下,一个没滤镜的姑娘蹲在泥地里掰红薯,我直接停住手指。
刷手机刷到河南乡下,一个没滤镜的姑娘蹲在泥地里掰红薯,我直接停住手指。
她叫李福贵,粉丝19个群,每个群塞满1000人,大家像等连续剧一样等她更新。
我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这年头,不吵不闹不擦边,她到底靠什么把人黏得这么紧?
答案其实土得掉渣——她拍的就是我姥姥家每天发生的事。
收苹果时,她真跟大爷蹲在树底下砍价,三块五不行就三块六,多一毛大爷笑出牙花子。
装箱时,她拿瓦楞纸一裹,胶带缠得比我妈还认真,边缠边报数:这一箱十斤,那一箱十二斤。
快递小哥来了,她递烟又递水,单子写完顺手往裤腿上一擦,全是泥点。
粉丝在弹幕里喊:慢点干,别闪了腰。
她回一句:不抢时间,苹果得先甜。
就这么点事,播放量几十万。
我琢磨,不是她多会拍,是她把“帮忙”两个字拍成了日常。
农忙那几周,她干脆停更,先帮村里把货卖光。
有人留言催更,她第二天发一条黑屏语音:别急,大爷的梨还在树上,掉一地就糟蹋了。
橱窗里只有十来样东西,全是她下地挑的,坏一个赔三个。
一年卖十四万件,每件挣十块,拢共一百来万,跟那些一场直播上千万的比起来寒碜得可怜。
可她的群没人退,反而越挤越多。
后来县里合作社找她,她直接把手机架在仓库门口,帮二十多家农户一起卖。
红薯、小米、苹果,卖完一样换一样。
直播次数不多,但每次先放检测报告,再拆箱给镜头看坏果,坏一个现场补。
弹幕刷屏:信她。
去年冬天,她把一场直播的佣金全买了书包和保温杯,送到隔壁村小学。
孩子们排队领书包,她蹲在地上给一个个拉拉链,说:别冻着手。
那天视频没剪,全程四十分钟,播放量照样破百万。
有人说她傻,有钱不赚。
她回:我赚过了,现在想让地里的人也多赚点。
一句话,把我这个常年在城市格子间点外卖的人看得眼眶发热。
她没喊口号,也没立人设,就是把“帮”字写进了每一天。
粉丝信她,不是信产品,是信她不会跑路。
这年头,跑路的人太多,不跑的就成了稀罕物。
李福贵让我明白,流量可以快,但信任只能慢炖。
她炖了三年,炖出一锅谁都舍不得关火的乡味。
来源:稻田边写生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