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缘无故尿酸升高,医生提醒:尿酸升高,和4个因素有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14:11 1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一看到体检单上尿酸偏高,第一反应就是纳闷,为什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其实医生早就提醒过,尿酸升高绝对不会是毫无理由的,它背后往往和一些具体的因素紧密相关。

只不过平时大家对这些细节不够重视,等到指标飙高甚至出现痛风,才开始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真想把尿酸管住,就得弄清楚它到底和哪些方面挂钩,否则很容易陷入反复的循环。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饮食因素。尿酸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身体自身代谢产生的,另一部分就是吃进去的嘌呤代谢产物。

很多食物嘌呤含量特别高,比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贝类、火锅汤,这些在实验检测中每100克动辄两三百毫克嘌呤。

换句话说,一顿饭里如果堆满了这些,等于给尿酸加了一把火。更别提有些人喜欢边吃海鲜边喝啤酒,酒精本身就会抑制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迅速上升。

临床调查显示,在成年人群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经接近15%,其中饮食因素贡献率很高。

殊不知,很多人嘴上说要控制,却依然改不了大鱼大肉加啤酒的习惯。

其实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一点肉都不能吃,而是要学会选择低嘌呤的食材,比如鸡蛋、牛奶、大部分蔬菜水果,这样既能满足口味,也能减少尿酸压力。

在笔者看来,饮食是最直接、最容易干预的因素,但也是很多人最容易掉以轻心的地方。

然后不得不提的是身体自身的代谢因素。人体每天都会自然分解一些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产物里就包括嘌呤。

嘌呤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生成尿酸,这是一个正常过程。问题在于,有些人的代谢途径存在缺陷,比如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过高,导致尿酸生成量明显增加。

还有一些人因为遗传原因,天生就比别人更容易产生尿酸。根据一些遗传学研究,SLC2A9和ABCG2基因的变异和高尿酸血症风险密切相关。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即使饮食非常清淡,依然会出现尿酸升高。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尿酸高的人都能用饮食来解决问题,有些确实和基因、代谢天生相关。

这种情况下,单纯靠饮食往往不够,需要药物干预。总的来说,代谢因素虽然不如饮食那么显眼,但同样是导致高尿酸的重要原因。

再者,肾脏排泄功能是否正常,也是关键环节。尿酸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少部分通过肠道排出。如果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尿酸在血液里越积越多。

很多慢性肾病患者都有高尿酸问题,这并不是偶然。

医生在临床上发现,约有20%到3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主要问题在于尿酸排泄不足而不是生成过多。

尤其是一些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肾小球功能逐渐受损,尿酸清除率下降,血液中的浓度自然就上去了。

殊不知,有些人还会吃一些利尿剂类药物,这类药本身也会影响尿酸的排泄。

换句话说,如果肾脏出了问题,再怎么控制饮食也未必能稳住尿酸,关键还是要通过药物和监测来维持平衡。

在笔者看来,定期检查肾功能对高尿酸人群特别重要,因为这能帮助找出根源,而不是一味地怪饮食。

最后,不得不说肥胖问题。肥胖对尿酸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肥胖人群体内嘌呤代谢水平更高,尿酸生成量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肥胖常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研究数据显示,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约50%。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体重超标,尿酸几乎很难保持正常。殊不知,很多人以为减肥只是为了形体好看,其实对尿酸控制同样意义重大。

通过规律运动和合理饮食,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尿酸水平往往就会下降。

医生们经常说,减重5%到10%对尿酸控制就能带来明显效果,这个结论已经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相反,如果放任肥胖不管,尿酸升高只是迟早的事。

尽管尿酸升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增加痛风、肾结石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人总是觉得尿酸高没什么,等到第一次痛风发作,才真正体会到那种钻心的疼。

事实上,这种疼痛只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如果尿酸长期控制不住,对肾脏的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饮食、代谢、肾脏排泄和肥胖,这四个因素互相交织,共同决定了血尿酸水平。理解了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管住嘴、动动腿、定期检查和按时服药,一个都不能少。

健康问题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在提醒人们需要做出调整。

饮食习惯要慢慢改,体重要控制,肾功能要监测,同时要明白有些情况和遗传代谢相关,不能光靠自我调节。

换句话说,真正把尿酸稳住,需要生活方式和医学干预双管齐下。

毕竟谁都不想在深夜因为痛风痛到睡不着,也不想因为尿酸过高影响肾脏和心脏。与其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一步步把风险降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尿酸升高的原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罗亚丹,袁立英,陆怡德,等.成人患者血尿酸水平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3,18(03):141-145.

来源:蒙哥浅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