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中午,江苏南通通州报告一例霍乱确诊病例,一下子让这个听起来有点“古早”的传染病重回大众视野。
今天中午,江苏南通通州报告一例霍乱确诊病例,一下子让这个听起来有点“古早”的传染病重回大众视野。
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霍乱?那不是教科书上的传染病例吗,怎么现在还有?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本身。
通州二甲镇新市居的这名患者目前已经基本痊愈,没有新增病例。
当地疾控第一时间出手,排查消杀、加强监测、开展健康教育……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稳。
这其实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霍乱,可防可控,真不用慌。
说到霍乱,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可能是“致命”“流行”等关键词。
但其实,霍乱本质上是个“病从口入”的典型。
它不像新冠那样通过飞沫传播,而是主要通过喝了不干净的水、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感染。
说白了,管好一张嘴,防住一大半。
霍乱弧菌这家伙,最爱的就是“趁热”。
夏秋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快,再加上人们爱吃生冷、喝凉水,它可就逮着机会了。
沿海地区更是它的“偏爱”,为啥?
海鲜多啊!
如果生蚝、花蛤这些贝类没煮熟,又正好生长在水质受污染的区域,那真是“鲜味”变“险味”。
但霍乱弧菌也有软肋——它怕热、怕酸、怕干净。
沸水煮几分钟就能杀死它,普通的食醋也能把它逼退。
更重要的是,它最怕你讲卫生。
所以,防霍乱其实没那么复杂,核心就一句话:干净二字记心头。
怎么做?记住“五好”:喝烧开的水,吃熟透的菜,饭前便后洗手勤,生熟食材要分开,环境卫生保持好。
尤其眼下正是夏秋交替,这些习惯更是不能少。
可能有人会问:要是真不小心中了招怎么办?
霍乱治疗的关键就一个字——“补”。
因为霍乱会导致严重腹泻,人体迅速脱水,所以第一时间补液就是救命。
只要及时就医,通过口服或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康复。
再加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得更快。
咱们国家有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防控体系。
一旦有病例出现,从上报到流调,从溯源到消杀,一整套流程都是演练过无数次的。
就像这次南通,从医院报告到疾控出手,反应非常迅速。
这种“快准稳”,才是我们面对传染病的底气。
说实话,霍乱在历史上曾经肆虐全球,但如今医学发达了,卫生条件改善了,它早已不是那个令人闻风丧的“绝症”。全球每年仍有不少病例,但几乎都发生在缺乏安全用水和基本卫生条件的地区。
这说明什么?
说明霍乱其实是个“欺软怕硬”的病——哪里卫生条件差,它就在哪里冒头。
所以,咱们真正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把重视放在平时:不喝生水、海鲜煮熟、水果洗净、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这些小事看似老生常谈,却是抵御很多肠道传染病的“金钟罩”。
疫情通报从来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提醒我们:健康就在自己手中。霍乱可防可控,关键就在平时的一点一滴。这个夏天,让我们继续做个吃得开心、吃得安心的吃货,用知识和习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说到底,人类与细菌的博弈从未停止,但只要我们相信科学、保持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把健康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哈哈禾1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