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永兴坊,摔碗酒,看秦腔,尝陕西小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6:08 1

摘要:西安要选个“仿古第一名”,别总盯着大唐不夜城和回民街。真正能把老西安的生活气息和唐风建筑玩出花的,还得算永兴坊。别看它地方不大,名气却是硬生生靠自己吃出来、摔出来的。现在去西安旅游,几个吃货朋友聚头讨论,没一个不把永兴坊列在必打卡清单上,那热闹劲儿没让人失望过

西安要选个“仿古第一名”,别总盯着大唐不夜城和回民街。真正能把老西安的生活气息和唐风建筑玩出花的,还得算永兴坊。别看它地方不大,名气却是硬生生靠自己吃出来、摔出来的。现在去西安旅游,几个吃货朋友聚头讨论,没一个不把永兴坊列在必打卡清单上,那热闹劲儿没让人失望过。

说起永兴坊,光听这仨字就透着点年代感。唐朝的长安城可是当年全球人口最多的超级都市,坊市格局里足足有108个坊,永兴坊就是其中之一,魏征老爷子当年搬了家就在这片地儿蹲窝子。当初东起西止能横跨近一公里,可惜历朝变迁,老地方一度冷清,还差点从地图上消失。到了明朝这才又被编进城里,不过早已不见当年的格局了。现在重现出来的永兴坊,其实是近些年特意规划出来的仿古街区,占地也就一万来平方米,却把唐代坊市的味道拿捏得挺到位。

一走进永兴坊,坊门、牌楼、井房排列得整整齐齐。那幢幢小楼两层结构,一楼当铺子,二楼能观景。全仿唐样式,屋顶灰瓦、朱红木梁,门窗是那种硬朗的直条纹,还挂着些写了“陕菜”“非遗美食”的幌子,不花哨,反倒朴实大气。路是青石板铺成的,两边随处可见灯笼、红幡,走着走着真有点穿越回老长安的错觉。

说到永兴坊的独门绝技,摔碗酒得单拎出来说两嘴。此物原是陕西南部的老民俗,一口闷了酒,手里的粗陶碗当场给摔碎,意思是岁岁平安、碎碎如意,还能顺手把晦气一块儿摔掉。到永兴坊咋玩呢?工作人员吆喝着招呼你,递上一碗微甜的米酒。介绍完来历后,轮到你台前一站,心里许个愿直接咣当摔出去,那声音清脆,听着就解压。很多人摔完了还乐呵呵找角度凑着碎碗堆照相,这场面被短视频平台一转播,立马成了西安的另一个网红招牌。

摔碗是噱头,留住人还得靠胃。永兴坊的摊位,主打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街区。吃的真是花样翻新:榆林的横山烤肉串,肉块大气,辣椒孜然下手不省事,一串一口油香直接冲脑门;平利烤牛尾,肉质黏糯,酱香入骨头,端上来油花还微微颤,吃起来那叫一个带劲。还有西安名副其实的腊汁肉夹馍,外酥里烂,不管是肥是瘦一口咬下去都流油。臊子面讲究酸香,面条劲道,瘦肉粒和蔬菜乱炖在汤里,不知道的以为是西北版的“万能盖浇饭”。礼泉烙面、黄桂柿子饼、八宝粥这些小吃摊,每到饭点都排起长龙。

永兴坊摊贩师傅也愿意表现手艺,拉面师傅甩面团,从巴掌粗活生生拉出像筷子那样细的面条,现场有人一边看一边等着面下锅。凉皮摊位也是不停蒸,刚出锅的晶莹透亮,师傅加上辣椒油,撒点蒜泥、黄瓜丝,扔手一拌,麻辣鲜香马上端给客人。好多美食那都是祖传技术,边吃还能边看手艺,是西安味儿货真价实的展示馆。

白天虽然人多,逛一圈永兴坊倒也不觉挤,大道小巷交叉合理。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红灯笼一挂,建筑的线条被灯光衬得沉稳又热闹。部分铺子门外还挂唐诗,晚上透着灯光,影子都投在墙上,恍惚觉得和杜甫李白喝酒去了。更有意思的是小巷口经常有皮影戏、秦腔表演,戏台上一唱一念,观众边啃肉串边听秦腔,气氛热烈得很,就连小孩子都能蹦起来跟演员合个影。喜欢拍照的,晚上那几张仿古牌楼前一定拍得够过瘾,朋友圈一发比大唐不夜城还地道点。

游客里谁都能入个戏,有的带孩子,有的拖家带口,情侣们牵着手慢悠悠闲逛,最常见的是吃完再转两圈接着排队。人声鼎沸,美食香气,摔碗声和唱戏声混成一锅粥。夜幕下的永兴坊,把西安夜生活的烟火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你要是吃撑了还能坐路边搓麻将,喝碗酸梅汤歇会儿,顺便看着别人摔碗泄愁。

说白了,永兴坊能红,就红在一个“小而精”上。它没有回民街那种“一碗泡馍走天下”的气魄,也没有大唐不夜城楼阁灯海那么磅礴,但胜在亲切,来这儿的基本上都觉得“值”。你要问西安人,永兴坊算不算最火的仿古景点,他们未必承认;但你问游客玩得开不开心,十个有九个都愿意再来一回。摔碗、看戏、吃面,拍照、吹牛、解闷,老街坊的快意人生,也就这意思。

怎么形容永兴坊这地儿?它就是把“唐朝生活”简装进了现代西安,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留住了作客的心。来西安吃一圈、喝一顿、摔个碗,笑着走,带着点从前的味道。不多说,等哪天肚子饿了,还是得去永兴坊找点地道的西安味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