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信司副司长宫国强等政府相关部门人士、科研院所研究者、以及协会及食品行业从业者等近200位代表参加会议。
9月7日,第二届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在京召开。大会涵盖成人体重管理、食品数字标签应用和推广、食品添加剂、乳制品误区解读等几大“热点话题”。
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信司副司长宫国强等政府相关部门人士、科研院所研究者、以及协会及食品行业从业者等近200位代表参加会议。
其中,“90后自律男孩”、时龄90岁的陈君石院士,以自身自律生活为例,生动地向大家传递出储备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的永恒价值,成为了健康中国行动的忠实践行者和行业传道者。
01
“90后”院士解读,
成人体重管理迫在眉睫
去年6月,国家层面启动“体重管理年”。今年7月,“国家喊你来减肥”冲上热搜,微博单平台阅读量达20亿人次。
热度背后,是“每两个人,便有一人存在体重超标”的现实。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青少年肥胖率15年增长12倍。
在体重管理危机下,陈君石在会上对《成人体重管理科学建议20条》作出详细解读。当下,成年人体重管理“知易行难”特征显著。时间成本压力和见效慢成为体重管理的“拦路虎”。此外,认知偏差,亦为体重管理的一大阻碍。《成人健康体重管理白皮书(2025)》数据显示——63%的人依赖“目测”判断胖瘦,33%的人自评结果与实际体重存在显著差异。
陈君石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方面的三方面建议:如饮食上告别“饿瘦”陷阱,强调“吃好一日三餐”——早餐必吃、晚餐忌晚、规律定量,关注谷物、蛋奶及蔬菜的摄入平衡;运动上保持“动则有益”理念,减脂增肌双轨并行,有氧、抗阻结合,特别提醒老年人注重肌肉维持;生活习惯上,倡导定期测量体重与腰围,善用可穿戴设备与记录软件。随着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终生管理、持之以恒”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02
食品标签数字化与食品添加剂安全
会上,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透露了“食品数字标签”推广进展。他表示,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已有千余款食品拥有了“数字身份证”。接下来,食品数字标签还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并探索与网络食品经营、智能家居等创新应用场景的衔接,打造食品数字标签的生态链。
现实来看,现有产品实物标签由于产品包装空间有限,存在着字小、信息难找等短板,标签的数字化对于产品信息呈现、溯源、降本环保等均有促进意义。
食品标签数字化为食品安全提供屏障。但在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司副司长张士侠透露了食品添加剂相关案件有抬头趋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亦在持续攀升。其强调,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是食品行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食品安心消费环境的重要保障。在抓好食品添加剂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链条监管的同时,也希望专业界积极开展科普传播,及时澄清相关流言与误解,促进食品安全共治和协同。
03
乳制品白皮书发布与误区解读
圆桌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信中心皮川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司徒文进行专家圆桌,对流传已久的“乳制品认知误区”,如“牛奶是否性寒、喝奶会不会长痘、四高人群能不能喝奶”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并发布乳制品白皮书。
阮光锋解释牛奶性寒这一说法很可能是古人将“乳糖不耐”导致的消化道不适理解为“寒凉食物”引起。目前中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牛奶“味甘性平”,而且中医自古以来都认为牛奶是补益之品。乳糖不耐在全球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乳糖不耐一样可以喝奶。可以通过少量多次、与食物同饮、选择酸奶或奶酪等发酵乳制品,或饮用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等方式缓解甚至避免乳糖不耐。
司徒文佑则对不同人群的饮奶量做出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800毫克钙,青春期的孩子需要1000毫克。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尤其要保证充足钙摄入以增加骨钙积累或延缓骨钙流失。
范志红从体重管理角度解读,其表示,体重管理的关键在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而不是某一种食物的多少。同时体重管理也不能脱离健康的膳食结构。牛奶中的乳脂可以提供饱腹感,乳蛋白和乳钙有助于强健肌肉骨骼,这些对于体重管理是有利的。
此外,大会还关注到国人饮食结构中谷物摄入不足、谈糖色变等问题,并做出饮食指导,为民众健康饮食、体重管理提供了全面的、具象的指南。
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力量、媒体力量、大众力量加入到体重管理的践行与传播,这种预防大于治疗的先行健康观念得到普及与落实,必将惠及更多国人的健康,健康中国这一时代战略亦将早日实现。
来源:小萱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