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诬告最新进展:央视发声,被告女依旧逍遥法外,诬告没代价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5:29 1

摘要:大家应该都关注了前几年成都地铁诬告偷拍一事,在这几年里,事件的受害人“追风小叶”也是一直在维权、起诉,现在终于迎来了二审。

文|咸菜

编辑|云上乌托邦

大家应该都关注了前几年成都地铁诬告偷拍一事,在这几年里,事件的受害人“追风小叶”也是一直在维权、起诉,现在终于迎来了二审。

这次也是那两位女士首次在法庭露面,二审的结果并没有当庭宣判,表明在这段时间,2名被告女仍可以逍遥法外。

难道诬告真的就没有代价吗?

2023年6月的一个普通夜晚,成都地铁车厢内人来人往,忙碌一天的何先生正准备搭乘地铁回家,谁能想到,一双普通鞋子上的金属装饰,会引发一场信任危机。

何先生鞋子上的金属装饰在灯光下反光,这一细微的闪光点引起了两名女子的注意,她们当场指控何先生“鞋子安装了小型摄像头偷拍,闪烁着绿光”

这一指控瞬间打破了地铁车厢内的平静,周围乘客的目光纷纷聚焦过来,何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要求当众脱鞋、脱袜自证清白,随后他被架出车厢,单脚站立在人来人往的扶梯处,场面十分尴尬。​

在地铁值班室报警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经过仔细检查何先生的鞋子,并未发现任何偷拍设备,何先生被证明是清白的。

然而涉事女子仅以一句轻描淡写的“对不起”试图结束这场纠纷,这种缺乏诚意的道歉让何先生难以接受。

何先生认为,她们的行为已经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了损害,仅仅口头道歉远远不够

于是何先生拒绝和解,并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名女子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5万元。

在何先生看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公众明白,诬陷他人需要付出代价。

2025年9月8日,这起备受关注的案件迎来二审,二审庭审持续近4小时,双方围绕关键焦点展开了激烈辩论,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

庭审中,双方争议的核心之一是“诬陷行为实际影响范围”,原告律师指出,虽然事发于晚间,但地铁作为开放性公共场所,人流量依旧较大。

事发时,周围乘客目睹了这一事件,这种人际传播对当事人名誉的损害不容小觑。

一审法院认定“影响范围较小”,但实际上在事件发生时,地铁上和地铁站内人来人往,传播不仅局限于网络,人际之间的隐性传播同样会对何先生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

何先生在开庭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坚持上诉,不再追究成都地铁运营方的责任,希望回到事情本身。

他身着事发同款鞋子出庭,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他展示维权决心的方式。

他通过直播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坚持,强调自己要的不是赔偿,而是法律对是非的明确界定,他希望法律能够给出公正的裁决,让诬陷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维权过程中,何先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的生活被这起事件彻底打乱,工作受到影响,甚至面临着一些无端的指责和质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法律会还他一个公道。​

此次二审未当庭宣判,案件的焦点集中在“诬陷行为是否构成人格权侵权”这一法律认定上,这不仅关系到何先生个人的权益,也将对类似案件的处理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二审能够明确诬陷行为的责任,将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重要的法律参考,让公众明白诬陷他人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

被告仍逍遥

在一审期间,整个庭审现场都没有看到两名被告女子的身影,她们仅通过媒体发布了简短的道歉声明,声称“希望达成和解”,这种被动回应的方式,无疑让公众感到疑惑。

既然她们自认为是在“维护公共利益”,那么在法庭这个公正裁决的场所,为何选择回避呢?这一行为不仅让何先生感到不满,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

2024年,法院多次组织调解,但被告方的消极应对态度,让何先生心力交瘁,每一次调解对何先生来说,都是一次希望的燃起与破灭。

他在采访中无奈地表示:“调解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对公平的期待”,每一次等待调解结果的过程,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公平的曙光。

这种消极应对,不仅是对何先生个人权益的漠视,也是对法律程序的不尊重,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积极参与,解决纠纷,而不是选择逃避。

二审时,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被告首次出庭,尽管她们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在近4小时的辩论中,她们全程参与,态度与一审时截然不同。

何先生看到她们出庭,心里有了一丝欣慰,他认为这是被告愿意面对问题的进步,但他也强调:“道歉需要真诚,而非迫于法律压力的形式化到场。”

这不仅仅是何先生个人的期望,也是社会对公正和真诚的期待,在这场纠纷中,真诚的道歉和对错误的承认,远比形式上的出庭更为重要。​

庭审过程中,双方都保持了理性,没有出现情绪化的冲突,这一现象显示出案件正从舆论纷争逐渐回归到法律程序本身。

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证据的展示,来确定责任和解决纠纷,这是法治社会应有的处理方式,不再是舆论的一边倒,而是依据法律和事实来判断是非曲直。

结语

成都地铁诬告案二审的休庭,让“诬陷是否需要付出代价”的讨论暂告段落,但留给社会的思考仍在继续。

何先生的维权故事或许终将落幕,但它推动的社会进步不应停止,愿每个“莫须有”的指控都能在法律面前得到公正的评判。​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大象新闻2025-09-08 择期宣判!男子成都地铁被诬偷拍案二审,被告两名女生均出庭,当事人称“输掉了人生”

来源:云上乌托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