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笨”的人,反而越有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6:53 1

摘要:跟你说个真事。80年代那会儿,安徽芜湖有个卖瓜子的小摊。别人都在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就他不一样。他不但不掺假,还经常多抓两把送给客人。同行都笑他:“这人不聪明,傻得很。”结果你猜怎么着?就因为这份“傻”,顾客都认他。还没到90年代,他就赚到了一百万。他就是“傻

跟你说个真事。

80年代那会儿,安徽芜湖有个卖瓜子的小摊。

别人都在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就他不一样。

他不但不掺假,还经常多抓两把送给客人。

同行都笑他:“这人不聪明,傻得很。”

结果你猜怎么着?

就因为这份“傻”,顾客都认他。

还没到90年代,他就赚到了一百万。

他就是“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

我们总以为有钱人都是人精、特别能来事儿。

但现实常打脸——

有时候,那些混得好的,反而有点“笨”。

01

我听过另一个故事,是个养蜂人。

他卖蜂蜜的时候,总往里兑点麦芽糖。

成本是低了,短期看是赚了。

可没多久,客人就吃出口感不对,再也不买了。

为贪那三五块,最终亏掉三五万。

你说,这叫聪明吗?

这叫自作聪明。

相反,我认识一个做菌种生意的,叫刘明。

刚起步时特别难,没客户、没资源。

有一次,客户买的菌种全在运输途中死了。

按行规,这不关他的事。

但他二话不说,自己贴钱重新发货,还开车几百公里上门教技术。

家里人都骂他太老实、不懂变通。

他却说:我卖的东西,我就要负责到底。

结果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越来越旺。

你看,笨一点、憨一点,反而更得人心。

南怀瑾说过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真正能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不耍心眼、诚恳踏实的人。

小聪明能占小便宜,但成不了大事。

老老实实做人,反而财运越来越好。

02

再说说“专注”这件事。

B站有个顶流UP主,叫“老番茄”。

很多人问他怎么涨粉变现。

他说,就一个字:“专”。

他刚开始做视频时,播放量也很惨淡。

但他不东搞搞西搞搞,就死磕游戏解说这一块。

标题不好?改。文案不行?磨。

不蹭热度、不搞擦边,就埋头做内容。

五年时间,他慢慢跑出来了。

现在粉丝千万,合作接到手软。

国外有个洗车小哥叫Paul,洗一次车收5万块。

还一堆富豪排队等他。

为啥?

因为他把洗车做到了极致。

每辆车都拆轮子、照显微镜、调水压……

一点灰尘都不放过。

你说他是不是“笨”?

明明可以快一点、省一点,但他偏不。

可正因为这种笨功夫,让他成了行业顶流。

我们总喜欢说“别死磕”“要多尝试”。

结果换来换去,哪个都不精、哪个都做不好。

曾国藩有句话说得特别对: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

赚钱也是这样——

笨笨地把一件事做透,好过做一万件平庸的事。

03

有人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但很多人追着风口跑,却摔得很惨。

为啥?

因为没基本功、只会跟风。

我认识一位中医,叫王付。

他出身贫寒,靠背诵经典医书入门。

《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

他一本一本啃,一条一条记。

还自己做笔记、对照多家注解、回访病人效果。

二十多年,他就这么做下来了。

现在他的号一号难求,全国病人都来找他。

刘震云说过一句大实话:

这世界聪明人太多,笨人太少。

而真正做成事的,偏偏是那些肯下笨功夫的人。

黄渤为拍戏跑烂37双鞋;

罗永浩为录60秒音频反复几十遍;

乔布斯为一页PPT练一百次……

你看,真正赚大钱的人,都有点“傻劲”。

他们不讨巧、不偷懒,就是把事做透、做完美。

事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最后分享钱穆先生的一句话: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没什么诀窍,都是肯下笨功夫。

富人肯下笨功夫,穷人总想走捷径。

小聪明可以赚快钱,但守不住财。

唯有忠厚待人、踏实做事,路才会越走越宽。

共勉。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