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史研究》读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7:59 1

摘要: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刘瑾辉等学者给予较高学术评价。南京大学曹虹教授为该书赋诗曰:“狂胪文献到海东,生色睟然如面中。肯著方塘亲鉴力,同天风月道缘丰。”意谓该书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刘瑾辉等学者给予较高学术评价。南京大学曹虹教授为该书赋诗曰:“狂胪文献到海东,生色睟然如面中。肯著方塘亲鉴力,同天风月道缘丰。”意谓该书论海东《孟子》学能令古贤生气坌涌,视如迎面。好书共欣赏,我也略作数语如下,权作读后之感。

越南使臣阮公沆在《简朝鲜国使俞集李世瑾》诗中云:“威仪共秉周家礼,学问同尊孔氏书。”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共同的文化资源,正如张立文教授所言儒学曾是该地区的“主导意识形态”。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地域广阔的汉文化圈。汉文化圈中的学者,从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中不断汲取思想资源,并以此为基本典籍,结合本地区历史、文化、学术的发展需要,撰写了很多阐释《孟子》等儒家典籍的学术著作。该书就是以这100余种《孟子》学论著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史的学术论著,该书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不仅有助于《孟子》学史研究边界的拓展,也有助于呈现中韩儒学交流的多元样态。

该书以广博扎实的文献为基础,运用经学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东亚儒学为视野,在汉文化圈的广阔学术背景下,系统呈现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发展的历史全貌,并对宋时烈、朴世堂、李瀷、丁若镛等海东大儒的《孟子》学论著进行了深入阐释。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古代朝新半岛《孟子》学的四个鲜明特色,即谚解体例与文本转换、朱子学的强势笼罩与理学解《孟子》的独尊地位、实学思潮与《孟子》阐释的经世倾向以及被视为异端的阳明学与被忽视的乾嘉汉学。该书还论述了中国《孟子》学论著东传朝鲜半岛的具体书目、传播路径,及其学术影响、翻刻情况。该书认为,海东儒者对于中国《孟子》学论著的接受,理学著作占据绝对优势,对乾嘉汉学著作较为漠视,焦循《孟子正义》等汉学名著未见著录;明遗民禁毁之作在异域受到重视,吕留良《孟子讲义》等在海东广为流传;为满足本国教育阅读之需,中国《孟子》学论著的朝鲜翻刻本大量涌现,且回流中国。

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的发展历史,是朝鲜半岛对儒家文化接受、创新的发展历史。古代朝鲜半岛《孟子》学论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包括朝鲜半岛的宇宙模式、社会理想、政治制度、人性观念、知识结构等。以《孟子》学论著为中心,研究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呈现出中国儒家文化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图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包括《孟子》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光辉形象。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东亚地区,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孟子》研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朝鲜、韩国的文化交流合作。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