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同学一提到数学就头疼——课本像天书,题目不会做,考试只能靠蒙,觉得自己和数学彻底“八字不合”。但我要告诉你:初中数学没那么可怕!哪怕现在基础为零,只要抓住中考中“好拿分”的核心考点,用对方法一步步补,完全能从及格边缘爬到中等水平。
#初中数学底子薄,一窍不通怎么办?#
很多同学一提到数学就头疼——课本像天书,题目不会做,考试只能靠蒙,觉得自己和数学彻底“八字不合”。但我要告诉你:初中数学没那么可怕!哪怕现在基础为零,只要抓住中考中“好拿分”的核心考点,用对方法一步步补,完全能从及格边缘爬到中等水平。
别被“数学难”的标签吓住!中考数学70%是基础题,比如有理数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简单几何证明——这些题不需要天赋,记住公式和步骤就能拿分。
初一知识是“保底分”,必须先拿下
中考里初一内容占30%左右,且大多是“送分题”。比如:
有个真实案例:初三学生小林,初一初二数学从未及格,最后三个月专攻这些基础题,中考数学考了72分。他感叹:“原来很多题不用动脑子,记牢公式就能做对。”
统计与概率是“送分专区”,绝不能丢
这部分占中考10%左右,几乎是白给分。比如:
这些题考的都是课本例题级别的概念,看懂课本就能拿满分。
底子薄的同学别想着“一步登天”,先从“啃透课本”开始,再过渡到做题,就像学走路先站稳再迈步。
课本是最好的“入门老师”,逐字逐句啃
很多同学连课本都没认真看就急着刷题,这是本末倒置。课本上的定义、公式、例题是基础“骨架”:
每天花30分钟看课本,从初一上册开始,一周就能明显感觉“好像能看懂了”。
用“最小单元”练题:一次只攻一个知识点
别一上来就做综合题,先练“单一知识点”的题,比如:
这种“单点突破”能快速建立信心,看到“我居然能做对”,就有动力继续学了。
底子薄的同学容易走弯路,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不然越学越迷茫。
别盲目报“难题班”,拒绝“假努力”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冲刺班、难题班,结果孩子跟不上,反而更没信心。底子薄的同学,课堂和基础班才是重点,把老师讲的基础题吃透,比听天书强。
也别“感动自己”:抄笔记工工整整却不看,刷题到深夜却不动脑——这种“假努力”对提分没用。不如每天踏实搞懂3道基础题,比刷30道难题有用。
别怕“问”,老师同学都是“拐杖”
很多同学觉得“问问题丢人”,不会的题就一直放着,越积越多。其实老师最喜欢“爱问的学生”,哪怕问“为什么负数乘负数得正数”这种简单问题,问清楚才能进步。
问同学也别不好意思,找个水平相当的,一起讨论“这道题第一步该做什么”,互相提醒,比一个人死磕强。
记住:中考是“按步给分”的,哪怕题没完全做对,写出相关公式或一步正确步骤,也能得1-2分,千万别空着。
初中数学底子薄从来不是“绝症”,中考的大门对每个同学都敞开。从今天开始,每天啃一点课本,练几道基础题,避开弯路,坚持半年,你会发现“原来我也能学会数学”。记住:数学不怕起步晚,就怕不开始——哪怕每天只进步1%,积累起来也是巨大的飞跃。
来源:振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