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珠江源头,活力奔涌;滇东大地,匠星璀璨。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名片”,是一种“质量认证”,带动就业人数多,从业人员更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具有“树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作用。近年来,曲靖市深入实施劳务品牌锻造行动,按照“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思路,聚焦各地
【导 语】
珠江源头,活力奔涌;滇东大地,匠星璀璨。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名片”,是一种“质量认证”,带动就业人数多,从业人员更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具有“树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作用。近年来,曲靖市深入实施劳务品牌锻造行动,按照“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思路,聚焦各地特色产业,推进品牌提质扩容,带动和扩大本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就业务工收入。为进一步讲好曲靖劳务品牌故事、打造劳务品牌金名片,推进劳务品牌不断壮大升级,我们将陆续推出曲靖市劳务品牌风华录系列展播,带您走进全市各地特色劳务品牌,感受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价值的故事。致敬匠心,更助力梦想,让每一位奋斗者,都成为珠江源头最澎湃的浪花!
曲靖劳务品牌show 让奋斗者被看见!
近年来,会泽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马铃薯产业,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就业新路子,有效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一批批“会泽薯农”应运而生,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收获致富“薯”光。
一、产业强基,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会泽马铃薯,当地人称“会泽大洋芋”,一是因种植面积大、单产和总产量高,上市期间到会泽采购的外商 络绎不绝,销售到外地后都称为“会泽大洋芋”。二是因民国时期护国运动和云南重九起义的发起人、云南省都督唐继尧“唐都督”系会泽县城三道巷人,酷爱吃家乡的洋芋,且会泽产的洋芋个大、味鲜、口感好,因而当时的人们即熟知会泽大洋芋,同时也叫唐继尧为“唐大洋芋”,唐继尧还自创了一道用“会泽大洋芋”做的菜叫“都督汤”,至今在会泽当地的餐馆、酒店都是有名的“特色菜”。
会泽栽培马铃薯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有农户分散种植,民国时期开始大面积种植,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会泽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参与,全县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在种植中受益。截至目前,全县有洋芋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30余家,带动种植农户10万余户,全县种植面积达80万亩,带动就业1.5万余人,年产160万吨,产值达28亿元。2011年11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会泽大洋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二、培训助力,打造种薯产业“硬牌子”
为了让农民规范种植马铃薯,掌握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县人社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进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示范、互动交流等方式,从耕地、选种、切种、行距、株距、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讲解马铃薯种植管理技术,并手把手指导种植技巧,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听得懂、学得会、种得好。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三、劳务输出,鼓起致富增收“钱袋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实现了特色农业高产高效,让种植户收入不断提高,还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季节性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会泽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扶持力度,拓展企业同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协议收购,深化延伸马铃薯产业链,大幅提升附加值,全面增强供应保障。支持企业参与“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对接会、推介会,在省内外设立销售机构、专卖店,与大中型超市建立供应链。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与主流电商平台对接,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
随着会泽马铃薯的种植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每年春季、秋季便成了用工高峰期,县人社部门发挥县乡村劳务输出组织作用,组织动员在乡农民“打零工”“打短工”,推动用工主体和务工农民精准高效对接,群众不需要出远门,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5万人,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并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