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报道一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发热、汗出、恶心等非典型症状的诊疗经过。患者透析2小时10分钟后出现症状,经补充高糖、停超滤、回输生理盐水等措施后症状持续,最终通过提前终止透析、完善检查,发现透析相关性低钾血症与呼吸性碱中毒。尽管患者基础心电图存
本文报道一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发热、汗出、恶心等非典型症状的诊疗经过。患者透析2小时10分钟后出现症状,经补充高糖、停超滤、回输生理盐水等措施后症状持续,最终通过提前终止透析、完善检查,发现透析相关性低钾血症与呼吸性碱中毒。尽管患者基础心电图存在心房颤动及起搏器心律且无明显急性变化,但症状与急性电解质紊乱及潜在心律失常高度相关。
本文通过分析其诊疗过程,深入探讨了症状背后的多因素病因,强调了即时监测与个体化透析方案的重要性。
【病例资料】
患者信息:刘某某,女性,75岁。
主诉: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
现病史:患者于本次透析至2小时10分钟时突觉发热、汗出,伴恶心欲吐,无胸闷胸痛或头晕心慌。即时测血糖6.7 mmol/L,血压124/60mmHg。
既往史:慢性肾衰竭,长期行血液透析;入院心电图(8月30日)示起搏器心率、心房颤动、ST-T改变。
治疗经过:
1. 立即予50%葡萄糖10g静推,停超滤,观察20分钟症状无改善;
2. 回输生理盐水200mL,鼻导管吸氧(2-4L/min),血压升至144/70mmHg,症状仍存;
3. 提前45分钟终止透析,行床旁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动脉血气及心电图检查;
4. 血气提示呼吸性碱中毒、低钾血症;心电图示起搏器心率、房颤、轻度ST段压低及T波低平(与入院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5. 平卧休息20分钟后症状缓解,患者签字后返回脊柱骨科病房,并交接值班医生。
【讨论与病因分析】
本例患者症状的根本原因极有可能是多因素叠加所致,但抽丝剥茧后,最核心、最可能的启动因素是“透析相关性低钾血症”,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 根本原因:透析相关性低钾血症证据支持:动脉血气分析明确回报了“低钾血症”。血液透析会清除血液中的钾离子,特别是在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时,容易导致血钾浓度迅速下降。
症状高度吻合:低钾血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欲吐(消化道平滑肌功能紊乱)、出汗、乏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低钾血症的症状完美契合。
2. 继发反应:呼吸性碱中毒证据支持:血气分析同样明确回报了“呼吸性碱中毒”。
发生机制:低钾血症和恶心症状可以共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低钾血症本身可引起细胞内酸中毒,从而刺激呼吸中枢;恶心、不适感会引起焦虑和应激性过度通气。两者共同导致二氧化碳过度呼出,形成呼吸性碱中毒,其症状(头晕、心悸、感觉异常)可能加剧了患者的“发热、汗出”等不适感。
3. 基础疾病与症状放大器:心脏基础病变患者原有的心房颤动和起搏器心律是关键背景。低钾血症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的经典因素。虽然心电图未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但在低钾状态下,心脏电生理处于不稳定状态,心肌兴奋性增高,这可能显著降低了患者对内环境波动的耐受阈值,从而放大了恶心、出汗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4. 初始处理效果的反思:推注高糖和回输盐水是针对低血压或失衡综合征的常规处理,但患者初始血压并不低。这些措施对于纠正低钾血症这一核心问题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如高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轻微加重低钾)。这解释了为何初期干预后症状持续,而提前终止透析(阻止钾的继续清除)并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结论与启示】
本例展示了血液透析中由低钾血症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加剧、并被基础心脏疾病放大的复杂并发症。其“疑难”之处在于症状的非典型性和初始常规处理的无应答性。
本案例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
1. 即时监测是关键:在透析过程中出现无法用常规原因解释的症状时,应尽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 个体化透析方案:对于存在心律失常、长期营养不良或易发生低钾的患者,应重新评估并调整透析液钾浓度,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3. 系统思维:处理透析急性并发症时,需具备系统思维,考虑到基础疾病、当前治疗和多系统交互影响,避免单一思路。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