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伟大的教师每天都在创造奇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20:33 2

摘要:《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施瓦茨教授在生命尽头,仍以十四堂人生课为学生米奇拨开迷雾,教他直面爱与死亡、接纳不完美的生活,这样一位年长、耐心、睿智的师长,恰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人生导师,让我们看见“老师”二字背后,是跨越时光的精神传承。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

《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施瓦茨教授在生命尽头,仍以十四堂人生课为学生米奇拨开迷雾,教他直面爱与死亡、接纳不完美的生活,这样一位年长、耐心、睿智的师长,恰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人生导师,让我们看见“老师”二字背后,是跨越时光的精神传承。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启明:杂记我的复旦老师们》中,用三十年的笔触记录贾植芳、陈思和等六位师长的行迹与心迹,那些“确定的光亮”不仅烛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更让我们明白:好的老师,会将品格与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且“过去在,现在还在”。

这个教师节,译文君向大家推荐一份书单。无论是追忆良师的温暖,还是探寻教育的本质,亦或是在故事中感受成长的力量,都是对“师者”最好的致敬。因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阅读,正是延续这份意义的永恒方式。

一、良师,烛照人生

《相约星期二》

[美]米奇·阿尔博姆 著

吴洪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部永远不会太迟打开的人生之书。

学着去爱,学着道别,学会与不完美的生活讲和。

莫里·施瓦茨。他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最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

这段“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仅让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也为全球数以万计的读者带去了震撼与感动。

《启明:杂记我的复旦老师们》

张新颖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源于我的老师们的光亮,是确定的,就在那里,过去在,现在还在。”

本书为作者在三十年里的持续记录,对贾植芳、章培恒、夏仲翼、骆玉明、陈思和、李振声六位师长行迹、心迹的描述,散为二十二篇印象记,聚合起来则是时间累积而延展开的生命契机,以及生命契机里的光影声色与家事、国事、天下事及人心事,烛现知识分子个人的文化情怀和现实关切。

《好老师,坏老师:美国的公共教育改革》

[美]达娜·戈德斯坦 著

陈丽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其他国家的教师普遍受人尊重。在韩国,人们把教师称为“立国者”。在芬兰,男人和女人都把教师放到配偶最理想职业的前三名。然而美国人对于教育工作者却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要了解美国人对教师的看法,就必须了解美国175年的教育史,从过往经验中找到了美国当前公共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的根源:对公共教育抱有过高期望,将其视为英才教育,但同时又不愿大力投资其中涉及的公共组织、教师和学校。谁应该在公立学校中担任教职;应该教什么内容;如何教育、培训、雇用教师;如何支付教师薪酬;怎样评价和解雇教师——美国人为所有这些问题争论了两个世纪,但是基本上还未能达成共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陆泉枝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父母和老师的两大教育目标:健全人格与追求卓越。

《儿童教育心理学》以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为指导,从人格统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出发,旨在破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密码,揭开儿童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问题行为的根源,传授父母和教师高效简单的养育技巧,培养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等健全的人格。

父母和教师在面对儿童时,要跳脱出固化传统的思维来反思自己的育儿理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看待世界。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既要有温和的态度,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确保儿童在家里和学校都不会丧失勇气。

二、好的教育,不止在学校里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窗边的小豆豆〉背后的故事》

[日]猿渡静子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如何养育一个幸福、勇敢、有朝气的“好孩子”?

将超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引入中国的知名译者、版权人猿渡静子,首次用中文真实记录和讲述小豆豆的成长之路及巴学园校长小林先生的教育智慧。她以清新优雅的笔触,客观而全面地剖析了小豆豆从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到成长为“好孩子”的蜕变之旅。通过深入解密万千孩子心目中的“梦校”巴学园以及小林校长的幸福教育秘诀,猿渡静子借助小豆豆成长中的诸多细节与趣闻,揭秘孩子成长的奥秘,讲述家庭、校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深远影响,阐释教育的真谛,解答当下教育的困惑,缓解广大家庭正在面临的教育、升学和成长焦虑。

《教养的迷思》

[美]朱迪斯·哈里斯 著

张庆宗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

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基因或教养:解开孩子的人格差异之谜》

[美]朱迪斯·哈里斯 著

倪懿 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那么大?

塑造人性格的,到底是先天的遗传还是后天的环境?

《教养的迷思》作者朱迪斯·哈里斯重新检视学界过往的研究,

观察双胞胎、自闭儿,以及猩猩和蚂蚁等生物,以演化心理学为基础,用三种心理机制鞭辟入里地解开了人格差异之谜:

关系系统(婴儿的第一项工作——收集周围出现的人的个人信息)

社会化系统(婴儿的第二项工作——学会如何以被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

地位系统(孩子的第三项工作——在群体中成功竞争)

三、书籍是“无声”的老师

《夏洛的网》

[美] E·B·怀特 著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陋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络文字,并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项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可这时,蜘蛛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E·B·怀特用他幽默的大文笔,深入浅出地讲了这个很有哲理意义的故事,关于爱,关于友情,关于生死……

“译文学生文库”

“译文学生文库”系列,目前已推出两辑,小初高阅读全覆盖:

第一辑:《童年》《爱的教育》《快乐王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哈姆雷特》《老人与海》《复活》

第二辑:《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王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鲁滨孙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是一套以名家名译经典名著为内容核心、体现融合出版理念的升级版名著文库,收录教育部推荐及语文教材涉及的名著,采用译文社权威译本,内容无删减,是真正的“整本书阅读”。每一本书都免费附赠上文提到的强大学习工具包!从思维梳理到深度解读,从记忆强化到考点检测,一站式解决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所有难题,不仅助力完成各年龄段的必读任务,更能培养孩子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和思辨能力。

“译文学生文库”里的《小王子》《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则是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 “无声良师”,它们教会我们善良、勇敢与坚韧,早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来源:上海译文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