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乐团赴俄开展文化交流:奏响红色旋律,为中俄文化年添 “上海印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21:18 1

摘要:应国际柴可夫斯基比赛获奖者协会邀请,上海爱乐乐团于9月5日至9日赴俄罗斯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作为2024-2025中俄文化年期间上海唯一一支赴俄演出的国有文艺院团,本次演出充分展示上海作为“光荣之城”以及党的诞生地的独特魅力,通过中共六大会址奏响《红旗颂》、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9日报道:应国际柴可夫斯基比赛获奖者协会邀请,上海爱乐乐团于9月5日至9日赴俄罗斯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作为2024-2025中俄文化年期间上海唯一一支赴俄演出的国有文艺院团,本次演出充分展示上海作为“光荣之城”以及党的诞生地的独特魅力,通过中共六大会址奏响《红旗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爱乐乐团主题音乐会、“天涯共此时”室内乐音乐会、第五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节•上海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等四场主题演出,以及在莫斯科红场等多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中俄友谊的文化地标快闪活动,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画卷增添“上海印记”。

以交响为媒传递中俄共同价值

此次出访恰逢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的重要时刻,更与中俄两国深化战略协作、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同频共振。上海爱乐乐团团长高山峰表示:“在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是音乐的传播者,更是红色记忆的传承者和两国友谊的使者。”作为一支诞生于上海红色沃土的文艺团体,乐团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血脉,此次特别以反法西斯题材音乐会、红色经典曲目演绎为核心,用交响乐语言唤醒两国人民对共同历史的记忆,为加强人文交流、传承伟大友谊注入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乐团此次精心选择中共六大会址所在地、五一乡五一村文化宫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开展演出活动,让红色旋律在历史地标奏响时代新声。

莫斯科五一乡不仅是当地文化活动的核心阵地,更因与苏联革命历史的深厚联结,成为传递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乐团在此举办的“2024-2025中俄文化年·天涯共此时”室内乐专场,既带来《梁祝》《思乡曲》等蕴含中国情怀的作品,也演绎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等俄式经典,让中俄文化在交响乐中交融。

在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乐团以吕其明先生亲自改编的钢琴与弦乐六重奏《红旗颂》完成了一场特殊演出。在这座见证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转折的场馆内,乐团党员在演奏中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深刻感悟“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初心使命。此次演出不仅是红色经典的国际传播,更成为乐团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让党员在跨越国界的红色场域中,进一步坚定以艺术服务人民、传承红色文化的信念。

用经典曲目构建文化对话桥梁

乐团四场演出各有侧重,既展现艺术水准,更传递精神内核,形成“经典共鸣—历史回望—红色传承”的完整脉络。9月6日,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举办的第五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节•上海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以吕其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拉开帷幕,这是该版本《红旗颂》首次在俄罗斯的舞台上公演。中提琴演奏家、闽江学院教师张铠麟演绎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中提琴协奏曲》“平凡音上的练习曲”,展现俄式音乐的深邃与技巧。压轴曲目为乐团驻团作曲、青年作曲家龚天鹏的《国画交响曲》,这部作品以西方交响乐形式诠释中国传统美学,实现东西方艺术语言的创造性转化,为这次国际音乐节注入中西合璧的艺术活力。

9月7日乐团在克林的柴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音乐厅呈现一台2024-2025中俄文化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音乐会,成为此次交流的“精神高光时刻”。本场音乐会以激昂的基调展开,吕其明的《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再次奏响,与音乐厅的历史氛围相得益彰。俄罗斯小提琴家玛丽亚•安德烈耶娃与中提琴演奏家、闽江学院教师张铠麟将联袂演绎布鲁赫《小提琴、中提琴双协奏曲》,呈现中俄音乐家的完美合作。钢琴家易艺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磅礴气势再现中华民族的抗争历程。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攻克柏林》组曲则展现了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情怀,配乐组曲不仅是战争记忆的声音化石,更以音乐重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坐标,博得当地乐迷长时间的起立鼓掌欢呼。音乐会以中国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和《啊,朋友再见》收尾,用交响乐语汇表达对和平的珍视。

除了主题演出外,乐团在莫斯科红场周边、阿尔巴特街等地标的快闪表演,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拉近与当地民众距离。当《梁祝》《喀秋莎》的旋律在街头响起,俄罗斯民众纷纷驻足拍摄、跟随哼唱,生动诠释了“音乐无国界”的真谛,也让上海“红色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俄罗斯民众心中。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