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60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他身上那股味儿,其实不是“老”,是病。张大爷今年68岁,退休后每天坚持锻炼、饮食规律,按理说身体不错。但让他困扰的,是身边人越来越频繁地提醒他:“大爷,您身上是不是有点味儿?”
他一开始觉得是汗味,换了衣服、喷了香水,也没用。后来还以为是洗衣粉残留,甚至怀疑家里下水道返味儿。直到有一天体检,医生皱起眉头:“张大爷,您这味儿……和代谢障碍有关,回忆一下,您最近是不是吃了太多动物内脏?”
“这也会有味儿?”张大爷瞪大了眼。医生点头:“不仅有味儿,还可能让你老得更快。”
很多人以为“老人味”是年纪大了的自然表现,其实不然。那股特别的味道,医学上有名字,叫“老年体味”(nonenal)。它常常出现在皮肤、头发甚至口腔,带着一股油腻、陈旧、略带酸败的味儿。
这不是清洁不到位,而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皮脂腺分泌会发生变化,尤其是65岁以后,皮脂中一种叫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会大量积累。当这些脂肪酸被空气氧化,就会生成2-壬烯醛(Nonenal),这就是“老人味”的核心来源。
更关键的是,某些食物会加速这类物质的生成,而这些食物,恰恰是很多老年人餐桌上的“常客”。
重口味、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老人味”的幕后推手之一。尤其以下几类:
1. 动物内脏
猪肝、牛肚、羊腰子……这些食物虽然营养密度高,但也富含胆固醇和嘌呤,容易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这会促进皮脂中2-壬烯醛的形成,加重体味。
更严重的是,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痛风等风险。
2. 高温油炸类
炸鸡、油条、锅巴……这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氧化脂质和反式脂肪酸,容易加重肝脏负担,干扰脂类代谢。结果就是皮脂腺分泌失衡,体味变重。
3. 高糖高脂糕点
蛋糕、奶油面包、甜饮料……糖分摄入过多会促进糖化反应,产生所谓的AGEs(晚期糖化终产物),不仅影响皮肤弹性,还会让汗液和皮脂中的异味成分增加。
4. 酒精
不少老人喜欢小酌,但酒精代谢会产生乙醛和酸性代谢物,这些物质通过汗液排出,也会加重体味。长期饮酒者身上的“酒酸味”,正是这个原因。
这些食物不是不能吃,但一定要控制频率和量。尤其是65岁以后的老年人,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容易积蓄毒素,一旦摄入过量,就可能通过皮肤、口腔散发出“老人味”。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事实:体味变重,是疾病的信号之一。
临床中,有不少患者最早的异常表现,不是疼,不是累,而是“味儿变了”。
肝功能异常者,常有“腐臭味”;
糖尿病患者,体味可能带有“甜酸味”;
肾功能不全者,甚至会出现“氨味”或“尿骚味”;
口腔有异味,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牙周炎的信号。
而“老人味”的本质,是代谢紊乱和氧化压力的结果。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身上气味明显变化,尤其是:出汗后味道变刺鼻;洗完澡第二天又有油腻味;衣物腋下反复出现异味残留……
别只想着换香皂或买除味喷雾,该去医院查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了。
预防“老人味”,不是靠香水,而是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状态。医生建议,从65岁开始,建议这样做:
1. 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每周动物内脏不超过一次,油炸食品尽量不吃。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蓝莓、坚果、深海鱼等,有助于抑制体内氧化反应,减轻体味。
2. 保持皮肤清洁,注重腋下、耳后、颈部等“重灾区”
这些部位皮脂腺密集,是2-壬烯醛最容易积聚的位置。建议使用温和、无香型的洗浴用品,洗澡时重点清洗这些区域。
3. 少用香水、除臭剂遮盖气味
很多人用遮味产品掩盖体味,其实可能适得其反。有些除臭剂含有铝盐,长期使用会堵塞毛孔,加重代谢负担。
4. 衣物勤换勤洗,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
棉质、亚麻等天然面料,有助于汗液蒸发,减少异味产生。建议衣服每穿一次就清洗,避免汗液残留发酵。
5. 定期体检,特别是肝肾功能、血脂血糖
“老人味”背后,往往隐藏着代谢性疾病。每年查一次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基础项目,是避免“味儿变重”的核心手段。
写在最后“老人味”不是岁月的勋章,而是代谢紊乱的警报。别等到身边人提醒你“有味儿”,才开始反思生活方式。65岁之后,真正的体面,不是穿得多贵,而是身上干净清爽、无异味。
活得清爽,才是真正的“无龄感”。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Nonenal and the origin of body odor in aging.”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4.
《老年人群体味变化机制与干预研究》.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21.
《高龄人群饮食结构指南》.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2023.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