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修行中的“魔障”如何破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7:42 1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楞严大义今释》、永嘉大师语录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楞严大义今释》、永嘉大师语录

修行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许多人以为是外在的困苦,是生活的磨难,是他人的干扰。

南怀瑾先生却说,有一种魔最为可怕,连他的老师袁焕仙先生都曾感叹“谁都降服不了”。

当年有弟子向南怀瑾先生请教密咒,想要破除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魔障。

先生的回答出人意料:真正的秘法,不在秘密处寻。

那么,这个能够破除一切魔障的“无上咒”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简单的三句话,却有着如此惊人的威力?

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几位弟子围坐在南怀瑾先生身边。

其中一位年轻的修行者满脸愁容,向先生诉说自己在打坐时总是妄念纷飞。

有时甚至会出现各种幻象,让他苦恼不已。

“老师,您能传我一个密咒吗?听说密法中有专门破除魔障的咒语。”年轻人恳切地说道。

南怀瑾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一笑:“你以为真正的秘法在什么地方?”

“在密宗的经典里,在上师的传承中。”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错了。”南怀瑾先生摇摇头。

“真正的秘法,不在秘密处寻。你们总是喜欢向外求,以为越神秘越高深就越有效果。”

南怀瑾先生虽然有资格传授密法,但他深知密宗如果不专修,很难成就。

面对弟子们渴求的眼神,他避无可避,决定传授一个真正的“无上咒”。

“你们把握住永嘉大师的三句话就够了。”南怀瑾先生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

这三句话出自《楞严大义今释》,永嘉大师在其中把佛法最高最彻底的中心反反复复地告诉世人。

“这三句话你当咒子念,能破一切魔。”南怀瑾先生的话语如醍醐灌顶。

年轻人似懂非懂,追问道:“老师,这三句话看起来很普通啊,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南怀瑾先生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

“当年我离开大陆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过得非常艰苦。”

“一家老小需要养活,住在破败不堪的陋巷中,有时候甚至面临断粮的危机。”

那时候的南怀瑾先生,完全可以去找个工作赚钱养家。

但他却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写一部书。

每当心魔来扰,每当生活的重压让人喘不过气时,他就默念永嘉大师这三句话。

瞬间道心坚定,再无动摇。

“我时间不多,必须抓紧时间写这部书。”

南怀瑾先生知道自己是戴着使命而来的,必须为传统文化续法脉,为佛陀正法做传承。

无论生活如何艰苦,他都坚持着这个信念。

想当初,永嘉大师为了求证自己的悟境,步行千里去找六祖慧能。

到了曹溪,只住了一宿便要离去。

六祖说:“你走得太急了吧?”

永嘉大师回答:“本来无生死,何必论迟速?”

这就是著名的“一宿禅”公案。

大开悟者只要只言片语便知道对方的境界深浅。

六祖慧能当即印证了永嘉大师的悟境。

这一宿,足以让永嘉大师成为六祖的正统传承。

南怀瑾先生对永嘉大师极为钦佩。

他说:“永嘉大师这三句话反反复复把佛法最高最彻底的中心告诉你了。”

这部书就是后来的《楞严大义今释》。

书写完后,在书店里蒙尘十年,无人问津。

南怀瑾先生却不以为意。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为文化铺一条大道,这条路即使现在没有人走,往后总会遇到合适的机缘启用。”

果然,十年后此书被胡适发现,并大加赞赏。

《楞严经》被誉为佛门第一经,能破末法时代一切魔障。

而南怀瑾先生的这部著作,正是对《楞严经》的深度提炼和现代阐释。

听完这个故事,年轻人若有所思,但心中仍有疑惑。

“老师,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了。可是,什么叫真正的魔障呢?”

南怀瑾先生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的老师,禅宗大德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什么魔都不可怕,唯有一个魔最可怕,谁都降服不了。”

“是什么魔?”弟子们异口同声地问道。

“佛魔。”南怀瑾先生缓缓吐出这两个字。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佛怎么会是魔呢?

南怀瑾先生继续解释:“有的人一看起来就是一脸的佛样,一身的佛气。”

“只要一开口就是佛言佛语。这是最可怕的,不要轻易去碰这些人。”

他指着身边的几个学生说:“包括你们也是如此。”

“一脸的佛相,满口的佛话。”

“前几天我听见有同学跟人打电话,跟对方说要’供养’什么东西。”

“我在一旁就骂,要什么’供养’,把东西给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养’这个词。”

南怀瑾先生的话让在场的弟子们都低下了头。

他们平时说话确实喜欢用“般若”、“供养”、“布施”、“因缘”这些术语。

以为这样显得有修行。

“很多人跟我说,来这里跟你聊聊很好,但是你那些学生都不太正常。”

南怀瑾先生直言不讳。

“对,这些学生是不正常,满口都是佛话,非要装出个庄严的样子不可。”

“别人知道的还好,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就是一群疯子,一种另类,显得格格不入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老师,您的意思是说,真正的修行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样子?”

南怀瑾先生点点头。

“袁老师常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本来是正常的,反而变成了怪异;本来是善良的,却又变成了邪恶。”

“事物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这必须要拥有智慧才行。”

这时,南怀瑾先生提到了真正的大乘道的精髓所在。

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与世隔绝,就要装出一副超然的样子。

实际上,真正的修行恰恰相反。

“学佛修道,首先要做一个正常的人。”

“做人成功了,学佛修道的基础也就牢固地奠定了。”

“如果不会做人,贪嗔痴的习气不去除,很容易越修越进入魔道。”

南怀瑾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修行的根本。

很多人一学佛就想超凡入圣,却忘了最基础的做人道理。

他们以为穿上僧衣、说着佛话就是修行。

实际上连最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贪嗔痴一样不少。

“那些故作高深,与人格格不入的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心魔没有降服。”

“没有真正的放下,也没有很好的修为。”

南怀瑾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往往是拿着一套佛法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别人,却不是严格要求自己。”

“贪嗔痴没有降服,修行就是走错路了。”

这时,一位中年弟子问道:“老师,那永嘉大师的那三句话,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南怀瑾先生微微一笑。

“法身不痴即般若,这是说我们的本来面目不迷惑,就是智慧本身。”

“般若无著即解脱,智慧不执著于任何东西,就是真正的解脱。”

“解脱寂灭即法身,解脱了一切烦恼,回到寂静无为的状态,就是法身。”

他停顿了一下,让弟子们消化这些话的含义。

“这三句话是一个圆融的整体,说的是同一个东西的三个面向。”

“当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魔障自然消除。”

“可是老师,为什么这三句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年轻人还是不太明白。

南怀瑾先生正要深入解释这三句话的真正奥秘,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破除最可怕的“佛魔”时,忽然有人来访。

先生起身接待,众弟子只能耐心等待。

这永嘉大师三句话的深层密意究竟为何?

为什么简单的话语却能破除连袁焕仙先生都说“谁都降服不了”的佛魔?

真正的无上密法到底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重新坐下,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因为这三句话指向的是我们的本性。一切魔障都是因为我们迷失了本性,认假为真。”

“当你回到本性,还有什么魔能够动摇你?”

他举了个比方:“就像太阳出来了,黑暗自然消失。”

“不是太阳去对付黑暗,而是光明本身就是黑暗的克星。”

南怀瑾先生继续开示道:“永嘉大师当年能够得到六祖的印证,不是因为他会说什么高深的佛法。”

“而是因为他活出了佛法的真精神。”

“他的那三句话,是从生命的体验中流出来的,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当年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每当念这三句话,心中立刻就安定下来。”

“为什么?因为这三句话提醒我,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我的本性是不变的。”

“法身不痴,我本来就具足智慧;般若无著,我不需要执著于任何外在的条件;解脱寂灭,我本来就是自由的。”

南怀瑾先生的话让众弟子如醍醐灌顶。

“这就是破魔的根本方法。不是用什么咒语去对付魔,而是回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魔从哪里来?从你的分别心来,从你的执著来,从你的迷惑来。”

“当你回到本性,哪里还有魔?”

年轻人激动地问:“老师,那具体怎样运用这三句话呢?”

南怀瑾先生耐心地解释:“当你妄念纷飞时,就想’法身不痴即般若’。”

“提醒自己本来就是清净的,妄念只是过客,不是主人。”

“当你对什么事情放不下时,就想’般若无著即解脱’。”

“真正的智慧是不执著的,执著反而是愚痴。”

“当你被烦恼困扰时,就想’解脱寂灭即法身’。”

“烦恼本来就是空的,回到寂静的本性,烦恼自然消失。”

南怀瑾先生回忆起一些真正的大德:“你看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和普通人相处时毫无隔阂。”

“该说笑就说笑,该严肃就严肃。”

“他们不会时时提醒别人自己是个修行人,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自然地感化着周围的人。”

“越是修行高深的人,越是大德,越能与大众打成一片。”

“大家都非常欢喜,愿意接近他,接受他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他为榜样来修正自己。”

“修行,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从心地开始,然后外在到纠正自己的言行。”

“面对任何人,遇见任何事,碰到任何境界,都是对自己心性的一种磨炼。”

南怀瑾先生的话让众弟子深思。

原来真正的修行不是要变得与众不同,而是要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自然。

“《楞严经》被称为照妖镜,能够破除一切邪魔外道。”

“但是它不是用神秘的力量去破魔,而是用智慧的光明去照破一切虚妄。”

“永嘉大师的这三句话,正是《楞严经》精神的体现。”

南怀瑾先生最后总结道:“记住,真正的秘法不在秘密处寻。”

“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深奥。”

“永嘉大师的三句话看似平常,实则包含了整个佛法的精髓。”

“你们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三句话,不但能破除一切魔障,更能成就无上菩提。”

夕阳西下,茶香依然缭绕。

弟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告辞离去,心中默默地念着那三句能破一切魔的“无上咒”。真正的破魔之法,原来如此简单,又如此深奥。不在于外求密法,而在于回归本性,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

来源:软小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