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十七号,青田“青BA”第二轮小组赛,高湖联队两连胜,主角却是养牛户叶欣瑞。
白天扛百斤饲料,晚上还得突破上篮,这日子谁顶得住?
五月十七号,青田“青BA”第二轮小组赛,高湖联队两连胜,主角却是养牛户叶欣瑞。
一个养三百头牛的放牛娃,怎么成了小前锋里的杀器?
养牛真能直接兑换成得分?
我心里先打了个问号。
上午五点,他在草场上撵牛。
牛粪的潮味混着露水,他一手拿铁锹,一手拿手机给队员发“今晚六点,球馆见”。
十点钟,草料切碎装袋,五十斤一包,他往肩膀一甩就走,像在练习顶人卡位。
中午太阳最毒,他把牛往树荫赶,顺带做了三十组折返跑——牛在前面晃,他跟着追,喘气节奏和快攻一个味儿。
晚上七点穿上球鞋,他整个人像充满电。
对抗里肌肉绷得硬邦邦,别人靠健身房,他靠牛棚。
一个篮下卡位,他能用腰部那道犁地磨出的厚茧把大中锋顶开,板就直接点进。
打完球回家继续补栏,一身汗往身上一冲,凌晨三点还要起来巡圈。
村里老人嘟囔:“这娃不怕累散架?
”我翻了他的账本:一头牛一个月吃掉一千块草料,三百头就是三十万。
球赛赢球没奖金,他图啥?
去他牛场看过,一抬头全是监控摄像头,地上却闻不到半点污水味。
发酵池、太阳能泵、循环灌溉,整得比城里环保展还花哨。
他说养牛是他的根,篮球是枝子。
根得稳,枝子才能乱长。
今年他还想再进三百头小牛,球场边搭棚子开直播,把牛赛和球赛剪一块,让城里娃看点真东西。
别人一说乡村振兴,就提直播带货、民宿打卡。
叶欣瑞没那花哨词:白天给牛拌料,晚上给大家分队服。
村里十来号小伙天天等他喊开球,打完蹲在路灯底下喝五毛钱的冰汽水。
汗味飘出去,谁路过都想瞄一眼。
那股热闹劲儿一聚,留守儿童也敢上场投两个,球飞得不高,笑声倒传得远。
我问他以后想干嘛。
他说先把冠军拿下来,再把篮球架从村委后头搬到草场边上。
以后牛吃草,人看球,草地边还能办露天烧烤,游客来花钱,牛肉当场烤。
听着像做梦,但他已经在把废木头焊成看台,一步步码起来了。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人把日子过得比别人多了一根骨头——多出来的那份硬气,撑得起牛场,也撑得起球场。
输赢不过一阵风,骨头长在肉里,风吹不走。
来源:奋发有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