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01:43 1

摘要:昨(9)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

昨(9)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的23.5%。预计“十六五”初期,本市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新建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备案养老机构达608家、建成运营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服务从业者超3.6万人……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和痛点,北京持续推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落地,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未来,围绕老年人家庭难点痛点,本市计划开展“喘息服务”、老年人意定监护、助医陪诊等工作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可行路径。

今年再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本次论坛持续一天,上午为开幕式和主论坛,下午设置旅居养老、国企康养、智慧养老、养老金融四个专场平行分论坛。论坛由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承办,10余家养老相关单位参与支持。

论坛上,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发布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主旨报告。该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针对全市99%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选择,北京市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系统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023年,北京依托市场主体全面复制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步探索形成了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以来,围绕高龄“老老人”服务刚需出台20条政策措施,新建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居家服务,面向广大活力老年人推出“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具有首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

聚焦多元需求,本市积极构建机构、居家、旅居衔接补充的服务格局。机构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居家社区方面,区级层面已建成13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发挥资源整合、信息平台推广、行业监管指导作用。街乡层面,去年建成的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分布在全市71个街道、34个乡镇,已经成为辖区内188万老年人获取综合养老服务的首选,今年还将在老龄化程度高的街乡再建50家。社区村层面,共建成运营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917个农村邻里互助点。

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老老人”

聚焦重点人群,本市全面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供给。针对80岁以上的“老老人”服务刚需,本市着力破解床前照护难题,推动建设运营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送进家门。开展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每季度组织职业院校、专业机构直播授课,累计为4.3万名家属、保姆等家庭照护者进行专业赋能。

养老助餐方面,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3.4万老年人。对于行动不便、家中无人到助餐点取餐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家庭,落实送餐到家。医养结合方面,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老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建立紧急救治及快速转诊绿色通道机制,加大老年护理中心、康复护理床位等建设力度。

聚焦专业品质,本市还持续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支撑。人才方面,全市共有养老服务从业者超3.6万人。强化信息支撑保障,开发上线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汇集全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养老助餐点、养老人才、志愿服务、京津冀养老等海量资源,2023年6月以来累计访问量超5600万人次。

加快支持科技养老应用场景建设

关于下一步的改革攻坚方向,报告指出,本市将持续探索构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期待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四大体系”,涵盖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参与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策制度方面,本市将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编制“十五五”时期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系统修订养老服务津贴补贴政策,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强化专项政策支撑,研究出台区级指导中心管理办法、普惠机构(床位)认定办法,完善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养老驿站等政策。围绕老年人家庭难点痛点,开展“喘息服务”、老年人意定监护、助医陪诊等工作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可行路径,缓解社会焦虑。

服务保障体系方面,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大力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提升机构失能失智专业照护能力,为活力老年人提供更多精品旅居线路,持续完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

本市将统筹推进照护人才“养老机构+”“家政/物业企业+”“家庭照护+”“网络平台+”专项行动,加快支持科技养老应用场景建设,强化人才与科技一体化支撑。谋划推动养老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专注于养老服务的品牌化、连锁化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旅居养老、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和老年用品产业,积极开拓银发经济蓝海。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