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凤翔区教体局局长吴云: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0:30 1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教师,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造活力。教育家精神,深刻揭示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为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宝鸡市凤翔区实际,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教师,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造活力。教育家精神,深刻揭示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为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宝鸡市凤翔区实际,我就如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仁爱之心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家精神并非抽象的概念集合,而是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回应时代呼唤的价值体系与实践指南,其丰富内涵为我们描绘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肖像。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从孔子“诲人不倦”的仁爱之心,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赤子之情,这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精神血脉,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教育家精神强调教育者必须坚守育人初心,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家精神时代性体现为“改革创新”的实践品格。真正的教育家从不墨守成规,而是始终面向未来、勇于探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教育形态深刻变革,教育家精神激励我们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期待,这种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的有益探索。

教育家精神还蕴含着“甘当人梯”的奉献情怀。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需要远离浮躁、长期耕耘的坚守者,教育家精神呼唤教育工作者淡泊名利、潜心治学,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我们就能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这种精神是照亮教育前行道路的思想灯塔,是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引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我国教育必将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凤翔区教育发展既有城乡结构性差异、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等共性挑战,也有乡土文化深厚、特色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紧密结合这些实际,精准施策。

强化价值引领,补足精神之“钙”。平时工作中,要将教育家精神学习纳入政治学习、教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必修内容,通过组织学习时代楷模、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举办教研论坛、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将个人发展融入区域教育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注重实践培训,夯实发展之基。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卓越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上,针对全区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特点,要实施精准培训,强化区级教研和校本教研,聚焦新课标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作业分层、习惯养成教育等关键环节,提升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专业本领。尤其要注重思政引领育人,上好思政课,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同时结合凤翔区独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生态资源等,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乡土认同的时代新人。

坚守初心使命,激发内生动力。普通教师是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体,是推动教育家精神日常实践,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广大一线普通教师要有成为教育家的志向和抱负,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用好本地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本地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上下功夫,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扎实学识上下功夫,严谨治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上下功夫,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健全长效机制,划定行为“红线”。要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同时,突出正面激励,宣传展现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典型,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尊重,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其主导力量与精神底色,源于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所秉持、践行、并不断光大的教育家精神,将其深刻融入这一宏大叙事,是为教育强国建设立心铸魂、聚势赋能的战略之举。它体现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乐事,更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开拓创新;它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精髓,亦闪耀着时代发展要求的璀璨光芒;它弘扬了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激发广大教师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教师将个人理想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通过政策保障、制度创新与文化熏陶,为教师创造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成为最受社会尊敬和令人羡慕的职业群体,从而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更要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国良师”队伍,让他们以教育家为榜样,传承精神薪火,潜心教书育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我们将切实把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营造浓厚氛围,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吴云

供稿:宝鸡市凤翔区教育体育局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