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月薪四五千却活得很潇洒”,是不是觉得挺神奇?明明工资不算高,咋就过得这么舒展?今天就说下打工人里的“潇洒派”,到底靠啥把小日子过顺了。
有人说“月薪四五千却活得很潇洒”,是不是觉得挺神奇?明明工资不算高,咋就过得这么舒展?今天就说下打工人里的“潇洒派”,到底靠啥把小日子过顺了。
一、“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逻辑
不少月薪四五千的人,花钱特别“有数”。比如买衣服,不会非追品牌,反而爱逛平价快时尚或者二手平台,几十块的T恤、一两百的外套,搭配好了照样好看;吃饭也很少顿顿点外卖,周末去超市囤点食材,工作日晚上花半小时做个简餐,又省钱又健康。
还有人专薅“羊毛”:看电影等平台做活动时买低价票,喝咖啡蹲连锁品牌的“9.9元特惠”,旅游选非节假日的冷门目的地,交通费靠共享单车和公交地铁,一个月在“玩”上花的钱,可能比天天点外卖的人还少。
这种“抠得有技巧”的消费,不是委屈自己,而是把钱花在真正在意的地方。比如有人宁愿少买几件衣服,也要攒钱报个喜欢的瑜伽课;有人每天午饭简单吃,但会定期和朋友去吃顿好的,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二、“不卷”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月薪四五千的工作,不一定都累到爆。有些岗位压力小、加班少,比如小公司的行政、县城里的文员,或者一些技术门槛不高的服务类工作。下班能准时走,晚上有时间追剧、散步,周末还能睡个自然醒,这种“时间自由”本身就很治愈。
而且,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不是“赚大钱”。他们觉得能按时发工资、工作安稳,就已经满足了。不跟别人比职位、比薪资,心态一放松,自然就觉得“活得潇洒”。就像有人说:“工资不高,但老板不管我摸鱼,每天上班像带薪追剧,这不潇洒吗?”
三、“低成本快乐”的生活方式
现在年轻人找乐子,越来越不靠“烧钱”。
线上娱乐:刷短视频、看免费直播、玩低成本手游,一晚上能乐呵好几个小时,还不花钱;
线下消遣:去公园散步、逛免费博物馆、骑共享单车兜风,或者约朋友去街边撸串、喝几块钱的奶茶,成本都低到离谱;
兴趣小圈子:有人跟着网友学“手工DIY”,用废品做装饰画;有人参加社区的免费读书会,既能社交又能长见识;还有人在小区里组“遛弯搭子”,晚上一起散步唠嗑,比在家刷手机有意思多了。
这些快乐,跟工资高低没太大关系,只要愿意找,月薪几千也能把日子过出花来。
四、“身后有人”的底气
还有个很现实的点:不少月薪四五千的人,不用独自扛生活的重压。比如家在本地的,房租、房贷不用愁,工资基本就是“零花钱”;或者父母能帮衬点,偶尔给点生活费,甚至承担了房贷、车贷。
有个朋友在老家县城上班,月薪四千五,爸妈给买了房,每月就还几百块房贷。他每天下班去健身房锻炼,周末开车去周边玩,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用他的话说:“工资是我自己的,压力是家里的,我当然潇洒。”
五、“躺平式”存钱,反而更从容
别看工资不高,有些人还真能存下钱。他们不追求“暴富式存钱”,而是每月固定存几百块,剩下的钱规划着花。时间长了,手里有个小几万应急,心里就踏实。
这种“慢存钱”的心态,让他们不用为了钱焦虑。就算突然想买个几千块的东西,也能从存款里掏,不用靠信用卡或者借钱,消费起来自然更有底气,也更“潇洒”。
当然,也有人会说:“月薪四五千潇洒,是因为没房贷车贷、没养家压力。”这话没毛病,但换个角度想,“潇洒”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有人宁愿少赚点,也要轻松的生活;有人觉得赚得多、忙得狠,才叫成功。
来源:译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