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二野第五兵团,三野第七兵团等等,就是很规范化的数字标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兵团就是正规化的编制番号,没有任何个人色彩,换谁去领导,这些兵团就还是这些兵团。
我军能征善战,历史上存在的19个兵团,很多兵团都是以番号数字命名,不是资深的军迷,可能都不太知道这些数字兵团的背后,其军事主官到底是谁。
比如二野第五兵团,三野第七兵团等等,就是很规范化的数字标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兵团就是正规化的编制番号,没有任何个人色彩,换谁去领导,这些兵团就还是这些兵团。
但其中有一些兵团以人名称谓,我们要知道在中国文化体系当中,冠名的重大意义所在。
比如中山市,一座城市以人名冠名,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对于军队来说,也是如此,能够以人名称谓的军队,这个人通常是军队的核心灵魂人物,古代的岳家军、戚家军就是如此。
解放军的兵团就有杨罗耿兵团、陈谢兵团、陈唐兵团、许谭兵团、韦吉兵团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还要数陈谢兵团,即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由陈赓、谢富治指挥。
我们阅读军史,经常会看到陈谢兵团这个称呼,甚至官方还把陈谢兵团称呼为陈谢大军。《新华日报》就明确播报快讯,宣传写道:“陈谢大军挺进中原”。
一支兵团,能够成为大军,这种情况,在我军仅此一例。
因为可以称为大军的,都是野战军级别的。林罗大军、刘邓大军、陈粟大军都可以那么叫,无可厚非,但陈谢兵团,能够成为陈谢大军,确实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也是陈谢兵团最为有名,区别于其他兵团的一种表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常来讲,四大野战军是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战略方面军,而且还在解放战场的几个主要战略方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解放战争初期,四大野战军的命名就体现了他们所担当的战略方向。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一野专门负责西北,而二野、三野、四野南下:二野负责西南,三野负责东南,四野就负责华南。
至于兵团,绝大多数兵团都是在野战军的领导之下,不会直属于中央军委指挥,更加不可能承担战略方面的任务,只是听从野司的指令行事。
唯独陈赓、谢富治领导的陈谢兵团,这一支兵团的地位也如同四大野战军一样,承担的是战略方向的重责,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形势逆转阶段,准确来说,是由二野(刘邓直系部队)、三野加二野的陈谢兵团完成的,这一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上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扭转了战略防守态势。从这一点来看,在战略上,对陈谢兵团的使用是野战军级别的。
此外,即使是彭总的西北野战军,其多次作战行动,就是为了服务陈谢兵团。西北野战军榆林战役后,中央军委即电令彭总的西北野战军:“我军即在榆林、米脂间休整待机,隔断刘(戡)、钟(松)两部,吸引该敌,以利陈、谢大军行动。”这个电报意思很明显了,西北野战军应该以身做饵,吸引胡宗南集团主力,从而利于陈谢大军行动。
陈赓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十军的营长,林彪也只是一个连长,粟裕更只是一个班长。如果论到入党年龄(在我党,党龄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考虑因素),陈赓在1922年入党了,林彪1925年入党,粟裕在1927年才入党,可以说,粟裕的资历很深。
陈赓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是386旅旅长,其表现也几乎是所有旅最好的。日军对陈赓的评价是 “难对付、必须优先打击”,在战场上,日本鬼子的坦克专门贴上 “专打 386 旅” 的标语,可见陈赓的军事威慑力。
可以说,从级别以及资历来讲,陈赓都相比绝大多数兵团的军事主官,要更强一些。
因此,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解放军的兵团以陈谢兵团最为有名,更由于其战略级表现,称为陈谢大军。
来源:历史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