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作为军事强国,海量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是11艘装备精良的航母,引起了不少军事迷的热议,如何才能将其击沉也成为讨论的重点。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海量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是11艘装备精良的航母,引起了不少军事迷的热议,如何才能将其击沉也成为讨论的重点。
不过在大家将目光盯向美国航母的时候,其实美国还有着另外一种致命武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进行应对吗?
美国目前拥有11艘航空母舰,这个数字差不多占了全球航母总数的四成。每次航母编队出动,伴随的是巡洋舰、驱逐舰、攻击潜艇和各类战机,俨然一座移动的军事堡垒。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热衷于分析击沉航母的战术,比如高超音速导弹、核鱼雷、无人机群袭等等。
2024年,就有美媒总结了五种可能击沉美国航母的方式,其中涉及俄罗斯的状态-6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也包括我国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这些武器各有千秋,射程远、速度快、破坏力强,确实让人不得不防。但有意思的是,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航母再强,也只是明面上的招牌。
真正让美国在核威慑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其实是那些很少露面、神出鬼没的战略核潜艇。2022年1月,美国内华达号核潜艇罕见停靠关岛。
它可不是普通潜艇,而是能搭载24枚三叉戟Ⅱ-D5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又可配备6至14个核弹头的庞然大物。算一算总当量,超过一亿吨TNT,比二战中所有炮弹爆炸加起来还要恐怖。
而这还只是美国14艘俄亥俄级中的一艘。这些潜艇常年潜伏在水下,核动力让它们几乎可以无限续航,唯一的限制只是船员的食物和心理健康。
它们像深海的幽灵,你明明知道它们存在,却很难确定具体位置。这种看不见的威胁,反而比航母更容易制造心理威慑。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名字听起来有点地理课的感觉,实力却一点也不低调。它的水下排水量接近1.9万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母的体重。
更重要的是,它能携带24枚三叉戟导弹,射程最长可达1.2万公里。也就是说,哪怕它待在太平洋中间,也足以覆盖欧亚大陆的大部分战略目标。
美国目前有14艘这个级别的潜艇,其中8艘属于太平洋舰队。别看它们平时低调,其实每一个都是移动的核武库。
比美国空基和陆基核弹头加起来还多。它也因此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最具生存能力的一环。
想在茫茫大海中精准找到并摧毁一艘深潜的潜艇,难度堪比大海捞针。这些潜艇的行踪通常是最高机密,它们可以连续潜航70多天,期间几乎完全不浮出水面。
所有的通讯都通过极低频无线电完成,而这种信号在水下的传播距离相当有限,进一步增加了隐蔽性。
今年9月,美国还派出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前往加勒比海南部,名义上是打击毒品走私,却引起拉美多国警惕。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就直言,美国这是在借机实施军事极限施压。不论目的如何,能如此灵活调动核潜艇执行各类任务,本身就说明美国在水下作战方面的成熟与自信。
可见,如果说航母是美国的面子,那核潜艇就是真正的里子。不过,强大的武器从来都不是无法应对的,键在于你是否具备相应的反制能力。中国的反潜能力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在核潜艇领域的发展比美俄起步晚,但近二十年来进步显著。不过,中国的崛起令人意外。2015年,外媒报道我国成功试“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
这款导弹由094型战略核潜艇搭载,射程约8000公里。也就是说,哪怕我国的潜艇只在家门口巡逻,也有能力对阿拉斯加、夏威夷等美国前沿基地构成威胁。
而真正要建立起可信的水下核威慑,不仅要看攻击能力,也要看能否保护自己的水域不被侵犯,这就离不开反潜技术。
中国最早的反潜装备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从苏联引进的别-6水上反潜机。虽然帮助有限,但为后来的技术积累奠定了基础。
真正实现突破的是运-8反潜机的出现。它是我国第一代固定翼反潜巡逻平台,能执行巡逻、检查、应召反潜等任务,2010年代后逐渐形成战斗力。
而更现代化的反潜机,是2021年正式公开的“空潜-200”。这架飞机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机头下方那个巨大的雷达整流罩被军迷调侃像鱼鳃,但它的搜潜能力却相当扎实。
“空潜-200”装备了四大类探测设备,超大型对海搜索雷达、磁异探测仪、声呐浮标投掷系统、以及光电观察塔。简单说,它就是一名带着听诊器和X光机和磁力仪的全科医生,专门在海上找潜艇。
雷达负责扫描水面小目标,比如潜望镜或通气管;磁异探测仪能捕捉潜艇金属壳体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声呐浮标则可以布成一张水下监听网;光电塔则进行辅助光学识别。
多传感器结合,再加上深水炸弹、鱼雷等攻击武器,让它既能发现目标,也能实施打击。从2017年开始,空潜-200陆续服役于南海、东海、北海舰队,并多次在阅兵中公开亮相。
它不仅用于战时反潜,平时也会在关键航道和经济专属区巡逻,监控潜在对手的水下活动。
换句话说,中国虽然不像美国那样拥有全球部署的核潜艇数量,但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探测、跟踪、威慑、打击的反潜体系。你有的武器很强,但我也有我的防盗网。
在军事力量上面,中国不仅在发展自身的核潜艇力量,同时也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反潜防御体系。这不是为了主动挑战,而是为了确保和平,避免误判,让任何潜在对手都不敢轻举妄动。
军事平衡从来不是静态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中国或许起步晚,但追赶的势头很稳。
从巨浪系列到“空潜-200”,从战略核潜艇到反潜巡逻机,每一步都是国家科技与工业实力的体现。我们不必夸大自己的实力,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最后想说,大国博弈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对决,看不见硝烟,却处处是较量。中国正在努力让自己既能藏得住,也能找得着,这才是现代国防的真正意义所在。
美媒盘点:这五种方式可以击沉美国航母——参考消息2024-04-01
美媒:中国核潜艇能轻松打到美国 威力无法承受——来源:人民网
美海军最强武器罕见现身关岛,专家:炫耀武力,政治目的居多——澎湃新闻2022-01-19
中国航展|从首次亮相的运-8反潜机谈谈新一代反潜机的发展——澎湃新闻2024-11-16
中国式“大海捞针”—空潜-200的反潜追击——澎湃新闻
最新!美国出动核攻击潜艇——环球时报2025-09-09
来源:小菲有点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