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文莱,日夜像被清晰分割开一般,夜里常是大雨倾盆,白昼却又阳光灿烂。走在马来奕中华中学的校园里,鼻尖掠过南洋湿热的椰风,我总会想起大竹中学校园里那片蓊郁的桂花树——每到这个时节,甜香该是满溢校园了。
九月的文莱,日夜像被清晰分割开一般,夜里常是大雨倾盆,白昼却又阳光灿烂。走在马来奕中华中学的校园里,鼻尖掠过南洋湿热的椰风,我总会想起大竹中学校园里那片蓊郁的桂花树——每到这个时节,甜香该是满溢校园了。
在这个特殊的教师节来临之际,面对不同的肤色不同发质不同面孔却相同热情的笑脸,我不仅圆了跨越山海的支教梦,更在每一次与孩子们的相处中,触摸到文化传递的温度——这份温度,既是他们眼中对中国的好奇,也是我骨子里流淌着的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这一切,将在一天天地相处中,静静流淌成一段难忘的记忆。
与文莱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总被细碎的温暖填满。他们格外有礼貌,每节课我刚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齐刷刷站起来用带着南洋口音的中文问好:“老师,早安!”下课铃响,又会主动起身说:“谢谢老师!”哪怕在校园里远远望见,也会挥着小手大声喊“Hi”。这份礼貌像一缕暖风,悄悄吹散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与局促。
纯真是少年时期的一种尊贵。这些学生总带着让人惊喜的“矛盾感”:课堂上会因过于热情让我头疼,可当我播放关于中国的视频,他们又会瞬间安静,盯着屏幕发出“哇——”的惊叹;有的孩子写作业慢得让人着急,可做起手工来却格外精巧——学完《静夜思》,用鞋盒、棉线牵搭出李白望月的场景;把废纸、瓶盖变成惟妙惟肖的“食物”;非华裔孩子的中文说得不好,可中文歌却唱得相当棒。
就连课堂上那些小小的“意外”,也藏着无比的可爱——上着课,有穆斯林孩子突然围成一圈祷告,咿咿呀呀的虔诚里,是不同文化的温柔碰撞;写作业时如果有人突然哼起歌,最终会变成全班的嗨唱,松弛感中带着孩童的鲜活。
这个教师节,没有家乡的桂花香,仍有许多甜蜜时刻:当听到孩子们把某个声调读得特别准的时候,在看到写出整洁漂亮方块字的时候,在课堂上学生突然跳起来连比带划大声说“老师我爱你”的时候,在追着我放《花木兰》、要我教下象棋的时候……
这个教师节,没有熟悉的掌声,却有清真寺暮色中绵长的祷告声作伴。我知道,在文莱的支教故事才刚刚开始,那些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汉语种子,终会发芽生长。而我对祖国的思念,对华文教育的热忱,也会随着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在南洋的土地上继续滋生蔓延。这段跨越山海的相遇,来日方长。
学生课堂手工作品:
1.
2.3.
编 辑: 郑 林
责 编:肖 祥
编 审:周 平
中共达州市委统战部 出品
来源:同心达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