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如何“开学”?(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20:51 1

摘要:熟悉了地方,可千万别被长沙的美食美景迷花了眼,忘了正事儿!即将要开始正式上课,学生们纷纷购置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当湘江边的晨雾还未散尽,临时大学的学子们已抱着书本穿梭在校园里。

熟悉了地方,可千万别被长沙的美食美景迷花了眼,忘了正事儿!即将要开始正式上课,学生们纷纷购置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当湘江边的晨雾还未散尽,临时大学的学子们已抱着书本穿梭在校园里。

开课了,选哪个老师呢?

开课第一桩大事,便是“选师”,这一时期在长沙临时大学的老师可谓“群星云集”,究竟要上哪位老师的课?能不能安排好时间去旁听?可成了学子们“甜蜜的烦恼”。

柳无忌先生回忆在长沙临时大学任教时,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有二十余人,其时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容肇祖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合作写了一首好玩的诗,如下:

冯阑雅趣竟如何(冯友兰)

闻一由来未见多(闻一多)

性缓佩弦犹可急(朱自清)

愿公超上莫蹉跎(叶公超)

……

久旱苍生望岳霖(金岳霖)

谁能济世与寿民(刘寿民)

汉家重见王业治(杨业治)

堂前燕子亦卜荪(燕卜荪)

卜得先甲与先康(周先庚)

大家有喜报俊升(吴俊升)

功在朝廷光史册(罗廷光)

停云千古留大名(停云楼,当时的宿舍)

看看这教授的阵容,这还仅仅是南岳校区文学院的大咖们。此外,还有理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四院共设十七个系。

除了“大师课堂”,长沙临时大学还常有众多名人前来发表公开演讲。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陈诚,以及陈独秀、徐特立、郭沫若等人,都曾站上校园的讲台。

即便炮火在远方轰鸣,长沙临时大学的这群先生们始终坚守在教室里,用自己的学识与风骨,为抗战时期的新一代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读书还是抗战?

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时,没有鲜花与鞭炮的庆贺,只有日军投下的炮弹声响,为这所战时的大学敲响了沉重的开课钟声。开学后,战局迅速恶化。12月13日南京陷落。

随着战线西推,日军飞机开始频繁空袭长沙及周边地区,临时大学的校园与师生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大公报》(1937年11月25日)

清华1934级的黄世洗曾回忆:

“此时日军节节进逼,竟有敌机飞到长沙轰炸。就在我们借住的民房附近投下了炸弹,弹坑直径30米左右,坑旁还留有炸死人的人头,惨不忍睹。这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愤怒不可名状,有良心的中国人无不热血沸腾,气愤填膺。人虽在读书,心中很不是滋味。”

面对战火蔓延,临大学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组织宣传队、演剧队,向民众传播抗日理念,慰问前线军队。1938年元旦,长沙各界举行抗敌宣传大会,临大剧团演出《疯了的母亲》等剧目,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

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为使国人明了抗战中之国际情势,特将西文各刊报所载言论,汇录印成专书,名曰《抗战中之国际舆论》。

教育文化简讯(《西安临大校刊》第8期)

除此之外,临大学生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抗日相关活动。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两周年,他们举办了演讲会。在南京沦陷的第二天,校园内就举行了有一千多名学生参加的沉痛集会。

《大公报》1937年12月15日

南京陷落的消息传至长沙,临大师生群情激愤。在这一背景下,学子们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投身抗战?

多数青年学子认为“国破山河碎,已无安心读书之地”,主张立即中断学业、奔赴前线,应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

据记载,开学不到两个月,已有295名学生申请保留学籍、领取肄业证明或要求开具参加抗战工作的介绍信,约占当时学生总人数的20%。许多学生加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或毅然奔赴延安及其他抗日前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部分学生名录(1938年1月)

经过多轮师生辩论、思想碰撞,全校逐渐形成共识:无论是上前线杀敌还是留下来读书都是为了民族复兴。

离开长沙

南京沦陷后,蒋麟便亲自请示蒋介石,希望能够将临时大学迁往云南昆明。蒋介石权衡再三,最终做出了同意的决定。

1938年2月下旬,在长沙活跃了百余天的临时大学全体师生,便开始了艰难的迁徙,从水陆两路向着昆明日夜兼程。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大公报》1938年2月18日

至此,长沙临时大学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长沙临时大学圕(图书馆)随校迁往昆明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13卷第1期 )

如今,长沙的湖南圣经学院旧址、四十九标军营的残垣,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岁月;西南联大校歌中那句“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记录着临大师生的抉择与传承。而那段救国救亡争论背后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守护文化的火种、坚守救国的初心,永远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力量。

长图展讯

主题:《烽火芙蓉:湖湘女性抗战影像志》

时间:2025年8月20日起

地点:长沙图书馆一楼大厅

介绍:该展览以时光为轴,撷取百余帧珍贵影像,以女性视角切入抗战时期的历史叙事。从前线战壕的“巾帼女将”到后方救援的“白衣战士”;从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到为难童撑起一片天;从“旌旗白雪齐飞,志士山河共壮”的热血呐喊,到“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铮铮铁骨,生动再现三湘女英从闺阁走向烽火的壮阔历程。

参考文献: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日)楠原俊代撰.2024

《现代中国人口·联大琐记》陈达著.2018

《长沙沙水水无沙》彭国梁著.2007

《西潮》蒋梦麟著.2013

《星光丛书 西南联大》吴安宁著.2015

《弦歌不辍——长沙临时大学纪实》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2024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著.2021

《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李红英,余冰释编.2022

《西南联大行思录》张曼菱著. 2019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 西南联合大学湘黔滇旅行团记实》张寄谦编.1999

《清华大学史料选稿第三卷(下)——西南联合大学与清华大学(1937--1946)》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1994

《1937长沙:西南联大由此开端》《〈大公报〉对长沙临大历史的纪录》袁帆撰 清华大学校史馆

《长沙临时大学(五):烽火长沙路》《长沙临时大学(十五):关于继续读书还是投笔从戎的大讨论》 林之一叶

《长沙临大拾遗(三):图书馆》 临大拾遗

来源 | 长沙图书馆·信息服务部

供稿 | 杨盈

初审 | 罗倩倩

终审 | 陈卓

编辑 | 金帅岳

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

长沙图书馆在哪里

友情提示

自驾读者请于9:00之后由园区4号岗亭进入。

乘车路线

路线一:乘520路、804路至滨江文化园站。

路线二:乘2路、283路、111路至北辰时代广场站。

路线三:乘11路、106路至三馆一厅站。

路线四:乘地铁1号线至北辰三角洲站(1号出口)。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