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们说得轻巧,背后却是全国1891万教师全年无休的隐形加班。
“老师,今天您别改作业了,行不行?
”
这句话,每年9月10日早上7点,都会出现在无数班级群里。
孩子们说得轻巧,背后却是全国1891万教师全年无休的隐形加班。
教师节不是鲜花和贺卡的简单循环,它是一场“集体心理按摩”——让老师在这一天被看见、被心疼、被真正理解。
1985年定下的9月10日,原本只是日历上一个普通工作日。39年过去,它成了教育系统的“春运”:地铁里的广播换成“祝老师节日快乐”,外卖平台给教师免配送费,连菜鸟驿站都贴出“老师取件优先”。
仪式感被拉满,可真正的痛点还在:
• 班主任早上6点半到校,晚上10点还在回家长微信;
• 乡村教师月薪4000,要教语文、数学、体育,还得当心理辅导员;
• 新入职的95后老师,第一次家长会就被家长集体质疑“太年轻”。
别把老师神化成蜡烛,烧完就算。
他们想要的是“可持续燃烧”。
好消息是,国家今年给教师发了三份“实在红包”:
① 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文件直接点名“年底必须兑现”;
② 职称评定不再唯论文,班主任年限、家访次数也能加分;
③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涨到每月800-2000元,云南昭通的一位特岗老师晒工资条:多出来的1800块,够给全班买课外书。
技术也在帮老师“减负”。
杭州某小学的AI助教,10秒就能批改完50份口算;成都七中的云端课堂,让凉山州的孩子同步听直播。
不是替代老师,而是把老师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去干“人”该干的事——给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做早餐,陪一个抑郁倾向的学生散步。
世界教师日在10月5日,主题叫“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
听起来宏大,落到实处可能就是:当学生用ChatGPT写完作文,老师还能指出“这句比喻太套路,删掉”。
技术越热闹,越需要老师那双看得见“人”的眼睛。
所以今天,别只转发“桃李满天下”的套话。
试试这三个小动作:
1. 给老师发条语音,说“您上次推荐的书,我读完了”;
2. 家长群别刷屏“老师辛苦了”,直接接龙“本周值日我包了”;
3. 毕业十年的社畜,把当年没收的小说寄回去,扉页写“现在看懂男主为什么死了”。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火点燃。
而老师,就是那个先点火的人。
来源:纯净溪谷探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