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法:笔走龙蛇,绘声绘色——场面描写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07:02 1

摘要:场面描写,是指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情景的总体描写。它好比一台摄像机,不仅拍摄下整个环境的全景,还要推近镜头,捕捉人物的特写,录下现场的各种声音,最终合成一幅立体、动态、富有生命力的生活画卷。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情景的总体描写。它好比一台摄像机,不仅拍摄下整个环境的全景,还要推近镜头,捕捉人物的特写,录下现场的各种声音,最终合成一幅立体、动态、富有生命力的生活画卷。

它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成功的场面描写,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

场面描写的妙处在于: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通过对特定场面的描绘,可以迅速营造出或紧张、或欢快、或肃穆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定下情感基调。

2.塑造人物,群像生辉:在场面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得以同时展现,既能刻画个体形象,又能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物群像更加丰满。

3.推动情节,承前启后:许多关键的情节转折都发生在特定的场面中,精彩的场面描写能自然地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成为情节的枢纽。

4.深化主题,折射时代:一个典型的场面往往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缩影,能集中地反映时代特征,深刻地揭示文章主旨。

二、技法点拨:从课本中学习场面描写

课本中许多宏大或细腻的场面,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安塞腰鼓》刘成章

例子分析:“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作用分析:此场面描写极富气势。作者运用一连串高昂的比喻和排比,从声响、视觉、动作、神态等多角度,描绘出黄土高原上后生们打腰鼓时壮阔、豪放、热烈的场面,渲染了磅礴的生命激情,塑造了粗犷、充满力量的群体人物形象,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2.《口技》林嗣环

例子分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作用分析:此段描写了一场突然的“火灾”场面。作者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反应(大呼、哭)、各种声音的叠加(犬吠、崩倒声、风声、求救声等),将一场虚拟的火灾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渲染了极度紧张、混乱、危急的气氛,从侧面烘托出口技人技艺之“善”。

3.《社戏》鲁迅

例子分析:“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作用分析:这是“月夜行船”的场面。作者调动了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月色)、听觉(宛转横笛)等多种感官,描绘了一幅清新、幽远、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夜航图,渲染了宁静、愉悦、向往的气氛,烘托了“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例子分析:(现场气氛的渲染)“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作用分析:虽然这是一篇讲演稿,但开头部分直接再现了当时追悼李公朴先生大会现场悲愤、紧张、肃穆的场面。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质问,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特务横行、黑暗压抑的历史现场,渲染了愤怒与悲壮的气氛,塑造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斗士形象。

5.《观舞记》冰心

例子分析:“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作用分析:此段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场面。作者从身体局部(眉、目、手、腰)到服饰(花、裙),从动作(慢移、疾转)到声音(铃声),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出印度舞蹈家精妙绝伦、如梦似幻的舞姿,渲染了优美、神秘、动人的艺术氛围,表达了对其舞蹈艺术的无比赞叹和热爱之情。

三、佳作再现

范文一:《冲刺》

(总评:本文聚焦田径运动会男子400米决赛最后冲刺的瞬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点面结合,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紧张场面。)

“各就各位——预备——砰!”

发令枪声像一把锐利的剪刀,瞬间剪断了空气中所有的嘈杂。整个赛场骤然一静,随即爆发出海啸般的声浪。(批注:声音描写开篇。用比喻写枪声的突然与尖锐,“静”与“浪”的对比,瞬间渲染出比赛开始时紧张、沸腾的场面气氛。)

跑道上,八道身影如脱缰的野马,又如离弦的利箭,猛地喷射出去。肌肉贲张,青筋暴起,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蹬地,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的美感。(批注:群体描写与比喻。将运动员比作“野马”“利箭”,从整体上描写他们启动时的爆发力,这是场面的“面”的描写。)

看台上早已是沸腾的海洋。同学们全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本班英雄的名字。“王浩——加油!王浩——加油!”呐喊声、锣鼓声、广播里的助威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无形的声浪,推动着跑道上的身影向前狂奔。(批注:观众反应描写。通过描写看台上同学们的动作、语言,从侧面烘托比赛场面的热烈与紧张,这是场面描写中不可或缺的环境烘托。)

进入最后一百米直道!形势陡然清晰。处于第三道的王浩和我们班的死对头——一班的刘强并驾齐驱,遥遥领先!他们的表情因极度用力而显得有些扭曲,汗水像雨水一样从他们脸上甩向空中,每一步都像踩在烧红的炭火上,沉重而艰难。(批注:焦点转移与细节特写。将场面焦点从群体收缩到两位主角身上,进行神态、动作的细节特写,“扭曲的表情”“甩出的汗水”,极写比赛的激烈与运动员的拼搏,这是场面的“点”的描写。)

最后的五十米!王浩似乎瞥了一眼身旁的对手,他的牙关咬得更紧了,喉咙里发出一种近乎野兽般的低吼,猛地开始了最后的加速!他的步幅更大,频率更快,像一道红色的闪电,一点点、一点点地拉开了与刘强之间那微不足道却又遥不可及的距离……(批注:细节与比喻的升华。通过“低吼”这一细节和“红色闪电”的比喻,将场面推向最高潮,生动刻画了拼搏到底的体育精神。)

冲线了!

瞬间的寂静之后,是我们班方阵所在地排山倒海般的欢呼与跳跃!同学们相互拥抱,激动得语无伦次。而跑道上,那个红色的身影在冲过终点后,又踉跄着跑了几步,然后整个人像被抽掉了所有力气,软软地瘫倒在了跑道上,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批注:结局场面描写。既描写了观众的反应(欢呼拥抱),又特写了主角冲线后的状态(瘫倒、起伏、笑容),点面结合,完整地展现了从极度紧张到释放的场面变化,生动感人。)

那短短的几十秒,凝聚了所有的力量、汗水与呐喊,构成了一幅关于青春、拼搏与荣誉的,最动人心魄的画面。

范文二:《团圆饭》

(总评:文章描绘了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的温馨场面,通过环境、人物、动作、语言等多角度描写,渲染了浓郁的年味和亲情。)

除夕夜,窗外是零星的鞭炮声和深沉的寒意,窗内却是另一番天地。(批注:环境对比。用窗外的“寒”反衬室内的“暖”,初步奠定温暖温馨的场面基调。)

客厅里,灯开得透亮,温暖的光线洒满每一个角落。大大的圆桌上,早已被碗碟盘盏挤得满满当当。中间是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羊肉火锅,白色的蒸汽袅袅上升,带着浓郁的肉香,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周围绕着红烧鲤鱼、油亮亮的酱肘子、翠绿的青菜、晶莹的皮冻……像众星拱月般,色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批注:环境与景物描写。从光线、餐桌布局到具体菜色,极尽细致地描绘了团圆饭的丰盛与热气腾腾,从视觉、嗅觉上渲染出浓郁、喜庆的年节气氛。)

“来来来,大家都坐!开饭了!”奶奶端上最后一盘年年有余的清蒸鱼,笑眯眯地招呼着。一家十几口人,笑着,闹着,按长幼次序围坐下来。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碗筷叮咚如同悦耳的音乐。(批注:人物出场与声音描写。奶奶的话是场面开始的信号。“笑声”“闹声”“杯盏声”“碗筷声”交织,写出了团圆的热闹与喜悦。)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爸爸首先举起杯,于是大家都纷纷起立,祝福声此起彼伏。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盛开的菊花。爷爷喝了一小口酒,咂咂嘴,开始重复他每年必讲的“想当年”,孩子们听得嘻嘻哈哈,大人们则配合地点头应和。(批注:语言与神态特写。选取“敬酒”和“讲古”这两个典型细节,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刻画了长辈的欣慰、家人的孝顺以及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妈妈们忙着给孩子和老人夹菜:“多吃点这个!”“这个有营养!”爸爸和叔叔们则在高谈阔论,从国家大事聊到家长里短。我们几个孩子早就迫不及待地将筷子伸向自己垂涎已久的菜肴,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像贪食的小仓鼠。(批注:分组描写,点面结合。将场面中的人物分成“妈妈们”“爸爸们”“孩子们”三组,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言行,既全面展现了场面,又使文章层次丰富,生动活泼。)

电视里放着喧闹的春晚,但几乎没人认真看,它成了这顿团圆饭最热闹的背景音乐。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酒的醇香,更弥漫着一种叫做“家”的、温暖甜蜜的味道。

这一刻,所有的奔波劳累都被熨平,所有的烦恼忧愁都被驱散。窗外寒风依旧,但屋内,春暖花开。这顿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团圆,是亲情,是流淌在血液里、刻在骨子里的家的味道。(批注:结尾升华。直接抒情,点明团圆饭的深层意义,将热闹的场面描写最终落到“亲情”与“家”的温暖主题上,感人至深。)

四、中考真题

【2025河南中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严肃认真的老师,也曾是活泼好奇的学生;温柔体贴的妈妈,也可能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坚强能干的爸爸,也可能有脆弱孤独的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同学,也可能自有其过人之处……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多重责任,有他们的性情爱好、喜怒哀乐,会变化,会成长。关注他人,用心体察,人与人之间就可能多一份理解、包容、尊重和欣赏。

请以“我看到了你(他/她)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750字左右;⑤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一:我看到了你的另一面

运动会那天,阳光把塑胶跑道晒出灼人的气味。百米决赛即将开始,你站在第三跑道,微微弓身,像一张拉满的弓。发令枪响,你如离弦之箭冲出,却在三十米处突然踉跄——左脚跑鞋脱落,你光着一只脚在滚烫的跑道上继续奔跑。

(批注:运动场面的动态描写。通过“弓身”“离弦之箭”的比喻和“跑鞋脱落”的突发细节,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为后文转折铺垫。)

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你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后面的选手接连超越。看台上的哄笑声被广播声淹没,我却看见你咬紧的牙关和额头上暴起的青筋。你没有停下,甚至没有皱眉,只是用那只光脚继续踏在火烫的跑道上,一步,又一步。冲过终点时,你是最后一名,但掌声却为你响起——为那个一瘸一拐却始终没有停下的身影。

(批注:特写场面的细节刻画。聚焦“光脚奔跑”“咬紧的牙关”等细节,将人物在逆境中的坚韧具象化,观众反应的反衬使场面更具感染力。)

放学后,我在空荡荡的教室找到你。你正低着头给磨破的脚上药,夕阳把你的影子拉得很长。我递过碘伏时,你抬头笑了笑:“其实我能跑更快的,真的。”那一刻,我看见你眼中有星光闪烁——不是委屈的泪光,而是倔强的火焰。你轻声说:“明年,我一定拿第一。”窗外,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个承诺作证。

(批注:安静场面的情感升华。通过“夕阳”“影子”的静谧环境与“眼中星光”的细节形成反差,对话穿插其中,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使场面充满余韵。)

从那天起,我看到的不再只是成绩单上那个沉默的名字。每个清晨,当操场还笼罩在薄雾中,我就看见你在奔跑——光脚事件后,你开始练习赤足跑。汗水浸透校服,在背上绘出深浅不一的地图。你的呼吸声沉重而规律,像节拍器一样精准。那些脚印,一个个烙在晨曦中的跑道上,也烙在我的记忆里。

(批注:训练场面的重复叠加。用“薄雾”“汗水”“脚印”等意象连续呈现晨练场景,通过积累性描写强化人物形象,画面感与精神性并重。)

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如何起身。那个在跑道上蹒跚却坚定的身影,那个在晨曦中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的身影,让我看到了平凡的躯壳里可以住着怎样不屈的灵魂。

范文二:我看到了他的脆弱

父亲的书房是我家的禁地。那里总弥漫着烟味和沉默,他在里面处理工作到深夜。我以为那扇木门后藏着的是永不动摇的坚强,直到那个雨夜。

(批注:环境场面的气氛渲染。通过“烟味”“沉默”“木门”等意象营造神秘压抑的氛围,为后续发现埋下伏笔。)

台风过境的夜晚,我被雷声惊醒。凌晨三点,书房门缝透出微弱灯光。我轻轻推开门——父亲趴在桌上睡着了,台灯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投下光圈。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我正要离开,却看见他手边摊开的相册。那是我们全家唯一的海边合影,照片上的父亲把我扛在肩上,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批注:深夜场面的细节特写。通过“台灯光圈”“电脑数据”“摊开相册”的对比,在静态画面中埋设情感张力,无声揭示人物内心。)

突然,一声压抑的啜泣惊醒了我。父亲的肩膀在微微颤抖,像秋风中最后的树叶。我从未见过他流泪——那个能修好家里所有东西、能单手把我举过头顶的父亲,此刻竟脆弱得像个小男孩。他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照片,眼泪无声地滴在玻璃板上,漾开一圈圈水痕。窗外的雨声掩盖了他的呜咽,却让这场无声的崩溃更加震耳欲聋。

(批注:情感爆发场面的动态捕捉。用“颤抖的肩膀”“无声眼泪”等克制描写表现强烈情感,环境中的“雨声”与室内寂静形成反差,极具感染力。)

我悄悄退出去,轻轻带上门。那一刻我才明白,书房不是他统治的王国,而是他舔舐伤口的洞穴。第二天早餐时,父亲又变回那个不苟言笑的一家之主。但我知道,昨夜我看到的不是幻觉——每个坚强的人,都有需要脆弱的权利。

(批注:后续场面的对比呼应。早餐场景的恢复正常与“我”的认知改变形成对比,点明场面背后的深层意义,完成情感升华。)

从那以后,我开始在他加班时默默泡一杯茶放在门口。我们从不提起那个雨夜,但有些理解,本就不需要言语。我看到了他的脆弱,也因此看到了更完整的他——一个会疲惫、会受伤却始终选择扛起一切的男人。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