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独居的张阿姨,每天雷打不动给布偶猫“ princess”冲进口羊奶粉,每月花3000块给它请私教练敏捷度;深圳95后程序员小林,为了让柯基“墩墩”不孤单,花2000块租带落地窗的宠物友好公寓,自己挤在10平米次卧——当宠物开始喝上特供奶、住上江景房,你就该
上海独居的张阿姨,每天雷打不动给布偶猫“ princess”冲进口羊奶粉,每月花3000块给它请私教练敏捷度;深圳95后程序员小林,为了让柯基“墩墩”不孤单,花2000块租带落地窗的宠物友好公寓,自己挤在10平米次卧——当宠物开始喝上特供奶、住上江景房,你就该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养个小动物”,而是老龄化单身化社会催生出的“宠物经济魔法”,正在悄悄改写中国的消费版图。
一、宠物经济:老人的“精神拐杖”,年轻人的“情绪解药”。
2024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3亿,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这两组数据撞在一起,没催生更多养老院,反而炸出了一个5000亿规模的宠物市场。有人说现在的宠物过得比人精致,这话真没夸张,我采访过几个朋友,他们的故事能让你惊掉下巴。
住在北京朝阳区的李奶奶,72岁,老伴走了5年,儿子在国外定居。三年前她从救助站抱回一只瞎眼的流浪狗,取名“亮子”,现在“亮子”的生活比李奶奶还讲究。每天早上7点,李奶奶会用温水把狗粮泡软,再拌上一勺宠物专用的卵磷脂;上午10点准时带它去小区楼下的宠物乐园晒太阳,那里有专门的宠物按摩师,30块钱15分钟,李奶奶每周给“亮子”约三次;最绝的是去年冬天,“亮子”有点咳嗽,李奶奶直接带它去了宠物专科医院,做了血常规、DR影像,最后开了进口止咳药,一套下来花了1200块——要知道李奶奶自己感冒,都是去社区医院开20块钱的药。
“我儿子半年打一次视频,每次就问‘妈你身体好吗’,‘亮子’不一样,它每天蹲在门口等我买菜回来,我看电视它就趴在我脚边,我哭的时候它还会用头蹭我手。”李奶奶说这话时,“亮子”正叼着玩具球往她怀里钻,那亲昵劲儿,比亲孙子还黏人。
如果说老人养宠物是“找个伴”,那年轻人养宠物就是“续命”。我认识的98后姑娘小夏,在杭州做电商运营,每天加班到11点,回到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抱她的英短猫“年糕”。为了让“年糕”不无聊,她买了自动逗猫棒、宠物摄像头,上班时还能通过摄像头跟“年糕”说话;怕“年糕”吃腻猫粮,她每周六早上6点起床,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鸡胸肉和三文鱼,蒸熟后切碎拌进猫粮里——她自己吃早餐,通常是楼下便利店的包子豆浆。
去年小夏失恋,在家哭了三天,没吃没喝,是“年糕”一直趴在她胸口,用爪子拍她的脸,还把自己的零食叼到她手边。“那时候我就想,就算全世界都不要我,‘年糕’还需要我。”现在小夏每个月在“年糕”身上花2000多块,占她工资的三分之一,可她一点不心疼:“我租的房子是1500块的单间,但给‘年糕’买的猫爬架是800块的,它开心我就开心。”
你看,这就是宠物经济的“魔法”——它卖的不是猫粮狗粮,是老人的“精神拐杖”,是年轻人的“情绪解药”。当社会里越来越多人独自生活,宠物就从“动物”变成了“家人”,而“家人”的消费,从来都是不设上限的。
二、从“喂饱”到“宠上天”,宠物经济的“内卷”有多疯狂?
10年前养宠物,无非是买袋猫粮、弄个狗窝,最多去宠物店洗个澡;现在养宠物,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商家做不到。
先说吃的,以前宠物吃剩饭剩菜都能活,现在宠物食品比人吃的还讲究。我去逛过一次宠物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无谷低敏粮”“鲜肉主食罐”“功能性零食”,还有专门给宠物补维生素的营养膏、补钙的羊奶粉,甚至有宠物专用的“下午茶点心”——比如用鸡肉和南瓜做的小饼干,一小盒就要58块,比我吃的曲奇还贵。
有个做宠物食品的老板跟我说,现在的宠物粮都开始“分龄分段”了:1-4个月吃“离乳期奶糕粮”,4-12个月吃“幼年期助长粮”,1-7岁吃“成年期维护粮”,7岁以上吃“老年期护肾粮”,比给孩子选奶粉还细致。更夸张的是,还有“处方粮”,比如针对糖尿病宠物的低糖粮、针对肾病宠物的低磷粮,一袋3斤装的处方粮能卖到300多块,相当于100块钱一斤——要知道我们平时吃的五常大米,也就10块钱一斤。
再说用的,宠物用品的“内卷”更是让人咋舌。宠物窝从以前的布垫子,变成了现在的“恒温猫窝”“可拆洗狗沙发”,还有带紫外线消毒功能的宠物厕所,一个就要800多块;宠物玩具也不只是球和绳子了,有会自动躲避的“智能逗猫鼠”,有能模拟猎物声音的“发声玩具”,甚至还有宠物专用的“平板电脑”,里面有小鸟、鱼的动画,宠物可以用爪子拍屏幕“捕猎”——我邻居家的狗,每天玩这个平板能玩半小时,比我家孩子还上瘾。
最让我震惊的是宠物服务行业。现在的宠物店,早就不只是洗澡剪毛了,还提供“宠物SPA”“宠物美容”“宠物按摩”,甚至有“宠物心理疏导”。我在上海见过一家高端宠物会所,推出的“宠物度假套餐”,包含24小时专人看护、每日两次散步、营养定制餐、睡前按摩,住一晚要680块,比很多连锁酒店的大床房还贵。更离谱的是,还有宠物殡葬服务,从宠物遗体清理、告别仪式,到骨灰盒定制、墓地安葬,一套下来要好几万,甚至有商家推出“宠物骨灰钻石”——把宠物的骨灰做成钻石,戴在身上,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有次我跟一个宠物店主聊天,他说:“现在养宠物的人,最怕的不是花钱,是自己的宠物‘受委屈’。别人的狗有智能项圈,我的狗不能没有;别人的猫去度假,我的猫也得去。你不做这些服务,就没人来你这。”
你看,宠物经济的“内卷”,本质上是“情感消费”的内卷。当宠物成为“家人”,主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给它,而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份“怕委屈”的心理,把宠物经济从“刚需”做成了“轻奢”,甚至“奢侈品”。
三、那些不为人知的宠物经济故事:有人靠它救命,有人为它较真
很多人只看到宠物经济的光鲜,却不知道在这些光鲜背后,藏着更多温暖又扎心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叫老周的大叔,今年55岁,以前是开出租车的,五年前因为一场大病,腿落下了残疾,不能再开车了,老婆也跟他离了婚,女儿在外地读大学,他一个人住在老城区的小房子里,一度想过自杀。后来有天晚上,他在楼下捡到一只受伤的流浪狗,腿断了,跟他一样可怜,他就把狗抱回了家,取名“阿健”。
为了给“阿健”治腿,老周花光了仅剩的积蓄,每天推着轮椅带“阿健”去宠物医院换药。慢慢的,“阿健”的腿好了,老周也重新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他发现小区里很多老人都养宠物,但没人知道怎么科学喂养,于是他就开始查资料,学宠物护理知识,还考了个宠物美容师证,在小区里开了个“便民宠物服务点”,给宠物洗澡、剪毛,收的钱比外面宠物店便宜一半。
现在老周的服务点生意特别好,每天都有老人推着宠物来找他。“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现在觉得自己还有用。阿健救了我,这些宠物也救了我。”老周说这话时,“阿健”正趴在他的轮椅旁边,安静地看着他。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90后小伙小吴的。小吴在广州做宠物殡葬,他做这行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自己的狗。三年前,小吴的狗“黑豆”因为癌症去世,他想给“黑豆”找个好点的安葬地方,结果找了好几家宠物殡葬店,要么环境差,要么服务敷衍,还有的店把宠物遗体随便埋在郊区的荒地里。小吴特别生气,他说:“黑豆陪了我八年,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不能让它走得这么委屈。”
后来小吴就自己开了家宠物殡葬店,他把店装修得像个小花园,有专门的告别室,里面放着宠物的照片和玩具,还有舒缓的音乐;他会给每只宠物做遗体清理,穿上干净的衣服,让主人跟宠物好好告别;安葬的地方选在郊区的一片树林里,每棵树下都立着一块小小的墓碑,上面刻着宠物的名字和生卒日期。
有次一个阿姨带着去世的猫来店里,哭着跟小吴说:“这只猫陪了我十年,我女儿出国后,就它跟我作伴。现在它走了,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小吴陪着阿姨哭,帮阿姨给猫举办了告别仪式,还跟阿姨说:“阿姨,以后您想它了,就来这里看看,我帮您照看它的墓碑。”
现在小吴的店不怎么赚钱,因为他坚持不用劣质的骨灰盒,不随便埋葬宠物,成本比别的店高很多,但他一点不后悔:“我做这行,就是想让每只宠物都能有尊严地离开,让每个主人都能有个地方怀念它们。钱赚多赚少没关系,心安就行。”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宠物维权”的。00后姑娘小宋,去年在网上买了一袋进口猫粮,结果她的猫吃了之后上吐下泻,去医院检查说是食物中毒。小宋去找商家,商家说猫粮没问题,是猫自己的体质不好。小宋不服气,就把猫粮送到检测机构去检测,结果发现猫粮里的细菌超标。
后来小宋不仅让商家退了款,还投诉到了市场监管部门,让商家赔偿了她的医疗费和检测费。现在小宋还建了一个“宠物食品安全群”,里面有2000多个宠物主人,大家一起分享靠谱的宠物食品,曝光有问题的商家。“以前觉得养宠物是自己的事,现在发现,我们得为宠物争取权益。它们不会说话,我们就是它们的代言人。”
这些故事可能没有“宠物住江景房”“宠物喝特供奶”那么吸引眼球,但它们才是宠物经济最真实的底色——它不只是冰冷的消费数据,更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当老龄化和单身化成为社会常态,宠物经济的“魔法”,其实就是用商业的方式,填补了人们情感上的空缺,让那些独自生活的人,不再孤单;让那些离开的宠物,依然被怀念。
四、结语
有人说,宠物经济是“银发经济”和“单身经济”的结合体,这话没错,但更准确地说,宠物经济是“情感经济”。它的崛起,不是因为人们突然变得有钱了,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需要情感的寄托。
当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当年轻人的社交圈越来越小,当孤独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宠物就成了最好的“情感伴侣”。它们不会吵架,不会离开,不会嫌弃你穷,不会抱怨你忙,它们只会用最纯粹的方式爱着你——而这份爱,正是很多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最缺少的东西。
所以你看,宠物经济的“魔法棒”,其实不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而是人们对情感的渴望。当我们为宠物花钱的时候,我们花的不是钱,是对“家人”的爱,是对陪伴的珍惜,是对孤独的对抗。
未来,随着老龄化和单身化的加剧,宠物经济还会继续壮大,可能会出现更多我们现在想不到的服务和产品。但无论它怎么变,有一点不会变——它永远围绕着“情感”二字。因为只要有人需要陪伴,只要有人需要爱,宠物经济的“魔法”,就会一直存在。
来源:仰望Dd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