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0月1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联合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8.2 / 2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4年后,因图片疑似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2020年10月1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联合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8.2 / 2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4年后,因图片疑似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论文题为“Zebrafish: A Promising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Carbon Dot-Based Nanomaterials”(斑马鱼:评估碳点基纳米材料毒性的一个有前途的模型)
第一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的Wei Liu
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Honghai Hong, 澳门大学的Xiaojia 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Tongkai Chen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CDs,并对其在斑马鱼体内的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Ds是大约2.4 nm的球形颗粒,在365 nm的激发下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当剂量为150 μg/mL时,这些cd未引起任何明显的胚胎毒性,在孵化或发育过程中也没有任何明显的致畸作用。然而,在CD浓度为bbb200 μg/mL的斑马鱼胚胎中观察到显著的影响,包括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生长延迟、脊髓屈曲和死亡。这些高CD浓度进一步与斑马鱼幼虫运动活动减少、多巴胺水平降低、酪氨酸羟酶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频率降低以及多器官损伤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将需要充分了解cd介导的神经毒性的机制基础,这些研究对于充分了解这些独特纳米材料的转化潜力至关重要。(本段内容为AI翻译,原始内容请见官网)
图9 深瞳查重
针对所提出的质疑,截止于2025年9月10日,未见到作者在www.pubpeer.com上的回应内容。
参考信息:
免责声明:
质疑信息来源于Pubpeer,提及人名均为音译
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公众号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本文来源 “撤稿资讯” 官微
来源:科研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