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鱼刺竟成“夺命针”?脓毒症轻视不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11:26 3

摘要:广东深圳的张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家处理叉尾鮰鱼时被鱼刺扎了下手指,这点连血都没怎么流的小伤口,竟在三天后把他送进了ICU。当医生说出“脓毒症”三个字时,全家当时就懵了,魂儿都像被攥走了似的。

一根鱼刺竟成“夺命针”?

脓毒症轻视不得!

作者/ 张曼莉 重症医学科

编绘/ 郭思 远程医学中心

广东深圳的张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家处理叉尾鮰鱼时被鱼刺扎了下手指,这点连血都没怎么流的小伤口,竟在三天后把他送进了ICU。当医生说出“脓毒症”三个字时,全家当时就懵了,魂儿都像被攥走了似的。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每年的9月13日是“世界脓毒症日”,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能把小毛病变成大危机的“健康狙击手”——它可能藏在孩子的感冒发烧里,躲在老人的咳嗽痰多中,甚至潜伏在你吃剩的那盘隔夜菜里。

身体里的“内战”:防御系统突然“叛变”

身体就像个精密的堡垒,免疫系统是忠诚的卫兵,平时遇到细菌、病毒这些“外敌”,会释放炎症因子当“武器”,同时派抗炎因子当“调解员”,既能打跑敌人又不伤自己。

可一旦平衡被打破,就像卫兵突然疯了——炎症因子变成失控的“暴徒”,不光攻击入侵者,连心脏、肺脏、肾脏这些“自己人”都往死里打。这就是脓毒症:本来是抗感染的防御战,硬生生打成了摧毁器官的内战。

比癌症还“沉默”?每2.8秒夺一命的狠角色

这东西最可怕的是“杀人于无形”。全球每年几百万人体内都在上演这场“内战”,三分之一的人没能撑到和平降临。更惊人的是,每2.8秒就有一人被它拖走,相当于每天有三千多人在咱们看不见的地方,因为一个小伤口、一次拉肚子丢了性命。

就算侥幸活下来,也可能落下终身后遗症:有人从此走不了路,有人记不住家人的名字,还有人总觉得喘不上气——就像身体被这场内战炸成了废墟。

这些人最容易被“盯上”,快对照看看

带娃的家长注意: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还在“新兵训练期”,一场流感、一次中耳炎都可能引爆脓毒症,尤其是发烧超过3天不退的,千万别当普通感冒扛。

家里有老人的警惕

60岁以上人群是重灾区,他们的免疫卫兵已经“老化”,哪怕是牙齿疼、尿路感染这种小毛病,都可能让炎症因子趁机“叛乱”。

慢性病患者当心

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身体早就有“薄弱环节”,就像堡垒有缺口,脓毒症特别爱从这些地方进攻。

别仗着年轻就任性:

熬夜党、减肥族、过度健身的人要小心——免疫系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时,一个小伤口就可能成为脓毒症的突破口。

身体发出这5个信号,立刻去急诊!

1

体温像坐过山车:要么飙升到40℃不退,要么掉到36℃以下(尤其老年人);

2

呼吸变得急促:安静时每分钟喘气超过30次,像刚跑完百米冲刺。

3

尿量突然变少:半天尿不出一杯,说明肾脏已经被“打残”。

4

脑子突然“短路”:说话颠三倒四、不认识人,这是炎症因子攻进大脑了。

5

皮肤出现“警告色”:手脚冰凉发白,或者伤口周围红肿扩散得特别快。

进了ICU就没救了?真相是……

很多人一听要进ICU就腿软,其实这里是和脓毒症“决战”的主战场:医生会用抗生素精准“轰炸”感染源,像拆炸弹一样清除脓肿、坏死组织;用输液和升压药给器官“输血供氧”;必要时让呼吸机、血滤机暂时接管肺脏和肾脏工作,等身体重建防线。

但胜负关键在“黄金时间”——发病6小时内是最佳抢救期,拖得越久,器官损伤越难逆转。所以哪怕半夜三更,出现上述症状也要立刻去急诊。

防住它其实很简单,这5件事现在就能做

1

给伤口“划红线”

被蚊子咬了别乱抓,破口后用碘伏消毒;烫伤、割伤哪怕再小,都要每天观察是否红肿扩散。

2

剩菜别当“宝”

夏天的剩菜超过4小时就别碰,尤其是海鲜、绿叶菜,里面的细菌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大量繁殖。

3

免疫力是最好的“卫兵”

每天睡够7小时(别熬夜熬垮卫兵),吃够蛋白质(给卫兵补充弹药),每周运动3次(让卫兵保持战斗力)。

4

慢性病要“盯紧”:

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好,高血压患者别让血压忽高忽低——稳住这些“薄弱环节”,就能减少脓毒症的进攻机会。

5

疫苗是“提前布防”

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帮免疫系统提前认识敌人,大大降低感染后引发“内战”的概率。

说到底,脓毒症就像藏在生活里的“定时炸弹”,但拆开它的密码就握在咱们手里:别忽视小毛病,别透支免疫力,别错过求救信号。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7):517-529.

[2]Laura Evans, Andrew Rhodes, Waleed Alhazzani,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21. Crit Care Med. 2021 Nov 1;49(11):e1063-e1143.

[3]郑瑞强,张艺芬,荣子琪,等.《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解读与展望[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10:1159-1164.

本期科普专家介绍

张曼莉

副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专业领域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重型颅脑损伤、多发创伤、重症感染、心肺脑复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危患者围手术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及科研工作。对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