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樊晨 闫青竹 文/图)新学期伊始,秋意渐浓。近日,在洛南县,一场覆盖全县的“法治开学第一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洛南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们走出法庭,走进校园,用一系列别开生面、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将法治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为他们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樊晨 闫青竹 文/图)新学期伊始,秋意渐浓。近日,在洛南县,一场覆盖全县的“法治开学第一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洛南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们走出法庭,走进校园,用一系列别开生面、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将法治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为他们健康成长、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保驾护航。
沉浸式体验:让法律“活”起来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稚嫩却坚定的法槌声,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永丰法庭拉开帷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庭上的法官、书记员、原被告等角色,均由永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扮演。
这是洛南县人民法院永丰法庭为辖区学生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法治课堂。为了让法律知识不再枯燥,法庭负责人王熳煊在上午的课堂上,巧妙地将《西游记》《哪吒2》等热门电影中的情节转化为法律案例。“悟空大闹龙宫是否构成毁坏财物?”“太乙真人醉酒骑猪算不算危险驾驶?”这些新奇有趣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刑事责任年龄、盗窃罪、聚众斗殴罪等严肃的法律概念,在电影情节的解析中变得生动易懂。
下午的模拟法庭,则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场。穿上法袍的小法官端坐席上,神情专注;扮演控辩双方的同学引经据典,据理力争。整个庭审过程严谨规范,让参与和旁观的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与神圣。这种“电影化普法+实景体验”的双向互动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法治教育的单向灌输,让法律真正“活”了起来。
趣味化互动:让环保“植”心间
“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物?”“我们能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柳林小学的操场上,一场紧张刺激的法律知识“最强大脑”挑战赛正在上演。出题人是洛南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法庭的干警夏蕾和费江,而参赛者则是全校热情高涨的同学们。
干警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问答卡片,内容涵盖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识别等多个方面。同学们思维敏捷,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还能获得一份精美的小奖品。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原来法律可以这么有趣!”“我回家就要告诉爸爸妈妈,垃圾一定要分类!”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这场别开生面的问答游戏,不仅巩固了孩子们的环保法律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护家园、守护生态的责任感。
案例化教学:让成长“有”尺度
“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青春最温暖的守护者。”在洛南县华阳思源实验学校,面对全校1000余名师生,洛南县人民法院审委会专委、民事审判庭庭长冀小龙以“心中有法,行为有度”为主题,开启了一堂深刻而温暖的法治讲座。
副庭长张亚楠从校园生活切入,结合自己审理的一起未成年人酒后驾车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案件的成因与惨痛后果,语重心长地提醒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酒精,并呼吁家校共同加强监管。冀小龙则从“珍惜时光、拒绝欺凌、细心行事、珍惜金钱”四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划定了“法律边界”,引导他们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与此同时,洛南县人民法院各基层法庭也同步行动,将法治的阳光洒向全县各个角落。花石浪法庭的“花润青枝”小组用“大白话”解读未成年人权利;保安法庭的“夜间法治讲堂”从法徽讲起,揭示法律的神圣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灵口、石坡、景村等法庭则聚焦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通过真实案例,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危险、保留证据、寻求帮助,引导他们既不做施暴者,也不做沉默的受害者。
秋光正好,希望正萌。洛南县人民法院的“法治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次普法活动,更是一份饱含深情与期望的新学年礼物。它让法律从遥远的条文变为身边的故事,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的青春之路点亮一盏明灯,护航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