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军舰擅闯台海后,仅隔了一天,加方主动和中国求和 序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5:57 3

摘要:澳军有3艘霍巴特级。带区防能力。加舰是哈利法克斯级。反潜还行,防空一般。到台海,更多是象征。

加拿大海军只有12艘主力护卫舰,却把船开到台海。距离远,补给难。还要顶风冒险。这步不轻。

这次过航,船名不陌生。加方“魁北克”号,澳方“布里斯班”号。同航穿过台湾海峡。

解放军东部战区出动海空兵力。全程跟踪,喊话警戒。过程克制,但意思很清楚。

前脚,加舰刚在菲律宾近海和美澳演训。后脚就走海峡。这是配套动作。节奏很像提前排练。

口头说“航行自由”。实则做展示。对象不只北京,也给本国和盟友看。是表态,也是签到。

澳军有3艘霍巴特级。带区防能力。加舰是哈利法克斯级。反潜还行,防空一般。到台海,更多是象征。

海峡最窄约130公里。船不大,空间也不大。擦肩距离会很近。沟通稍乱,就可能出意外。这是硬风险。

但真要讲军力对比,这两艘船改变不了态势。对岸岸基探测密,岸舰空一体。外来舰艇只能速进速出。

动机不复杂。加拿大2022年发了印太战略。5年投约C$2。3b。承诺更常态化部署和演训。

空军也在加码。2023年下单14架P-8A海上巡逻机。盯潜艇,盯远海活动。这套装备不是为近岸准备的。

走一趟台海,是把“存在”兑现。频率不用高,有几次就够了。媒体会放大,政治效益不低。

问题在家门口。对华经贸是硬账本。2023年加拿大对华出口约C$28b。农业和资源占了大头。

油菜籽更敏感。中国常年是头号买家之一。草原三省靠它吃饭。价格波动1加元,很多农场的利润就没了。

有种植户算账,掉1加元,一年损失能到15万加元。他们不关心军演。他们只看期货盘和出货口岸。

渥太华讨论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商界担心对等反制。担心首先砸到农产品。担心港口堆货走不掉。

商务代表团准备访华谈判。想把沟通链子接上。把贸易噪音降下去。先稳住农货,再谈别的议题。

这就出现了扭结。一边要跟盟友站队。一边要保住对华市场。两条线互相拉扯。政策看着就别扭。

从军事技术看,加舰远航成本高。续航、备件、人力都贵。真要常态化,后勤压力会把频次往下压。

从战略需求看,加方更在意北极、北大西洋、国内搜救。印太是第二战场。资源不够时只会做象征动作。

从地缘政治看,美方希望更多伙伴露面。澳方是地区内国家,承压能力大些。加拿大更像是“露脸即达标”。

未来的走向很清楚。象征性过航还会有。但不会密集。不会深入挑事。危险系数他们算得过来。

贸易这边更现实。油菜籽、猪肉、木材、钾肥,任何品类出问题,草原州省会把电话打爆。联邦会立刻降温。

中国这边的做法也成型。军事上跟监、喊话、取证。经贸上按市场规则办。必要时用检疫、配额、节奏管理。

有历史参照。2019年油菜籽风波就是例子。后来沟通恢复,货还是走。大家都记得那一课。

加拿大的海军现代化会继续。15艘CSC计划往前推,首舰要等2030年代初。短期内,不会改变远洋局面。

澳方会更活跃些。3艘驱逐舰加未来的护卫舰批次,靠得近,补给链短。它要维持存在比加方容易。

台海是热点,但不是孤岛。南海、第二岛链、菲律宾周边,都在串联。过航只是其中一块牌。

对市场来说,最敏感的是确定性。航线上有船没关系,别出事。关税有争论没关系,别忽然落地。

接下来看三个点。第一,过航频次。一年几次还是个位数。第二,农产品价格。有没有异常跳水。第三,关税议程。有没有被按下暂停键。

如果这三点都平稳,那就说明各方收着来。政治在表层,生意在底层。表层有浪,底层要稳。

但要是某个点突然剧烈,像港口卡货或海上擦碰,那就会连锁。媒体一吵,资本一缩,谁都不好过。

就目前看,加方不会拿不可控的代价去换新闻头条。航行继续,尺度收紧。贸易继续,口子留着。

北京也不急。按部就班,监视、取证、公告。经贸按规则,企业按订单。可谈就谈,不急着摊牌。

这一套来回,可能会反复。节奏会变,方向不太变。海上看船,市场看单子。两条线各走各的。

来源:山洞安心睡好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