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别假期,校园重启热闹模式。东川区人民法院的法治副校长们化身“法治辅导员”,带着满满干货和趣味互动,分别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量身定制开学法治课,把法律知识变成看得见、玩得到的快乐体验!
告别假期,校园重启热闹模式。东川区人民法院的法治副校长们化身“法治辅导员”,带着满满干货和趣味互动,分别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量身定制开学法治课,把法律知识变成看得见、玩得到的快乐体验!
幼儿园:趣味互动,播撒法治种子
针对幼儿认知特点,法治副校长们以“安全守护小卫士”为主题,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中,法治副校长用卡通形象讲解“不跟陌生人走”“识别危险场景”等安全知识,通过“找不同”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并现场演示如何正确求助。课后,法治副校长还给老师和家长送上《萌娃安全守护手册》,把安全保护网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法治的小种子在萌娃心里悄悄发芽。
小学:案例导学,树立规则观念
“遇到同学抢东西怎么办?”“陌生人问住址能给吗?”课堂上,法治副校长把校园生活里的常见问题变成“趣味考题”,通过真实案例讲述的方式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小秘密”。问答环节一开启,同学们瞬间举起小手“抢答”,有的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小技巧,有的提问“遇到欺凌该找谁说”。法治副校长用轻松的聊天方式,引导同学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帮助其树立“懂规则、守法律”的正确观念。
中学:深度对话,培育法治思维
中学的宣讲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核心。法治副校长重点围绕预防网络沉迷、防范校园欺凌、毒品预防、人身权益保护等热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读+互动讨论”的模式,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等话题进行探讨,并现场答疑解惑,帮助中学生提升法治判断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让法治思维成为青春里的“保护盾”。
近年来,东川区法院坚持创新法治教育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下一步,东川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开展,以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筑起法治保护网,为法治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云南高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