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H | 基于CT影像和临床特征的肝癌风险分层新工具:aMAP-CT模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20:32 1

摘要:Fan R, Shi YR, Chen L, Wang CX, Qian YS, Gao YH,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Cirrhosis Patients: Integ

本文由论文原创团队投稿

引用本文

Fan R, Shi YR, Chen L, Wang CX, Qian YS, Gao YH,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Cirrhosis Patients: Integrating Radiomics and Deep Learning Computed Tomography Signatures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into a Clinical Model. J Clin Transl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Aug 1, 2025. doi: 10.14218/JCTH.2025.00091.

研究景及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显著的疾病负担。HC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肝硬化仍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超高危因素。因此,针对肝硬化患者,开发兼具可及性和准确性的HCC风险分层模型,是HCC早筛早诊进而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

虽然包括团队前期开发的aMAP评分在内的现有模型在慢性肝病人群中表现良好,但在肝硬化人群中区分高低风险的能力仍有限;而团队此前构建的aMAP-2及aMAP-2 plus虽在肝硬化亚群中取得了AUC 0.86的优异表现,但依赖cfDNA这一暂时未被普及的生物标志物,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无创风险预测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全国多中心肝硬化前瞻性队列,我们开发并验证了一个新的aMAP-CT模型,融合了肝脏与脾脏的CT影像特征和临床指标,有望为肝癌风险分层提供更加精准的工具。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基于中国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PreCar队列开展,从中排除了失访、影像质量差等患者,最终2,411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研究采用7:3的比例将来自多个中心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将样本量最大中心的患者作为测试集。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7个月。其中,以乙型肝炎为病因的患者占比91.6%。随访过程中,共有118名患者进展为HCC,3年累积发病率为3.59%。所有患者基线时均接受三期增强腹部CT扫描。

研究采用nnU-Net模型进行器官的半自动分割,获得优异的Dice评分(肝脏:0.974,脾脏:0.979)。在此基础上,利用ResNet-18模型提取深度学习特征,Pyradiomics获取放射组学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关键变量后,利用逻辑回归构建影像评分。最终将影像评分与经过充分外部验证的aMAP评分通过逻辑回归整合,得到最终模型:aMAP-CT模型。

研究进一步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估:

(1)预测效能:aMAP-CT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三个队列中均表现出色(AUC:0.81-0.87);且脾脏特征的引入有效缓解了模型的过拟合(图1)。此外,与多个模型相比,aMAP-CT展现出更优的判别性能;并且,其AUC与aMAP-2 Plus相当(表1)。

图1: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中,aMAP-CT模型、aMAP联合肝脏影像特征模型(aMAP+liver)以及aMAP评分预测HCC发生风险的ROC曲线。

表1:比较aMAP-CT模型与其他现有HCC风险评分在预测各数据集HCC发生的AUC值。

(2)风险分层效能:aMAP-CT有效将肝硬化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组(cut-off=0.37)(图2)。更重要的是,通过从aMAP到aMAP-CT(aMAP→aMAP-CT)的序贯分析(图3),可进一步排除年发病率仅0.8%的低危人群,同时识别出年转癌率高达13.2%的极高危亚群,该结果同样与aMAP系列评分(aMAP→aMAP-2→aMAP 2 Plus)的序贯应用效果相当。

图2:根据aMAP-CT模型分层的训练、验证和测试集中的 HCC 累积发病率。

图3:aMAP→aMAP-CT序贯分析图

亮点解读

本研究是团队“数智化赋能肝癌早筛早诊”系列研究中的一项探索性工作,通过融合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围绕高危人群智能化风险分层开展了方法路径的系统构建,为提升早筛效率与精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区别于既往仅使用脾脏体积等常规变量的研究,本研究首次将脾脏的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影像特征引入HCC风险预测模型,这不仅提升了预测性能,缓解了模型的过拟合;也提升了风险分层性能。

该模型突破了既有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预测效能有限的瓶颈,精准捕捉人群内风险异质性。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潜在的序贯筛查方案(aMAP→aMAP-CT):先应用aMAP评分进行初筛,将评分<50分的低危人群(年HCC发生率

总结和展望

aMAP-CT模型是一种无创、实用、准确的工具,可作为现有评分系统的有效替代,为肝硬化患者制定个体化监测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Cirrhosis Patients: Integrating Radiomics and Deep Learning Computed Tomography Signatures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into a Clinical Model”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

投稿:2025年2月26日;修回:2025年5月30日;接受:2025年7月7日;上线:2025年8月1日

作者简介

第一&通讯作者

樊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长期从事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40篇,总影响因子688.3,代表性成果发表于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Journal of Hepatology、Gut等国际知名期刊。研究成果改写国内外乙肝和肝癌诊疗指南/共识,先后被指南/共识引用30余次;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通讯作者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曾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主席;

长期从事肝病的临床诊疗及转化医学研究。主持和参与临床研究10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0余篇,包括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ScienceThe Lancet子刊、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GutCell Research等;

连续10年被评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基金委杰青,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创始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炎-癌转化、信号网络调控和肝癌诊断试剂研发等有重要建树。在国际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近五年申报发明专利30项,已获授权14项(国际专利2项),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诊断试剂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复临床应用(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产权获批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

以第一完成人获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奖励,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总后勤部“科技金星”、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称号,获首届“英雄杯”中国实验医学奖、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杰出女科学家奖、巾帼创新奖和首届“五洲女医师奖” 等。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多次。

第一作者

陈磊

国家基金委杰青、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总干事长兼常务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肝癌发生发展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总引用4300余次,6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ancer(封面文章),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持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面上/培育项目及上海市项目等;

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明治生命科学奖、吴孟超医学青年奖等奖励。

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肝细胞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重点关注新型生物标志物及精准医学策略在改善临床预后中的应用;

以第一/共一发表论文2篇。参与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for very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reCar)系列研究。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