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保守派知名人物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遇枪击不幸身亡,年仅31岁。这起事件迅速在全美引发震动。总统特朗普已经表示要亲自参加预计在下周末于亚利桑那州举行的柯克葬礼。用特朗普自己的话说:“他们邀请我去,我觉得我有义务去。”
央视新闻最新消息,当地时间9月10日,美国保守派知名人物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遇枪击不幸身亡,年仅31岁。这起事件迅速在全美引发震动。总统特朗普已经表示要亲自参加预计在下周末于亚利桑那州举行的柯克葬礼。用特朗普自己的话说:“他们邀请我去,我觉得我有义务去。”
这起枪击案发生得相当突然。当时柯克正在与听众进行问答互动,话题刚好谈到“大规模枪击与枪支暴力”这个敏感问题。突然一声枪响,柯克捂住颈部,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衬衫。现场目击者回忆说,一开始很多人还以为是音响设备出了问题或者什么特效声音,直到看到柯克脖子流血,大家才意识到出大事了,现场顿时乱成一片。
从警方初步调查来看,这很可能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袭击。枪手似乎是从屋顶远距离开枪,只开了一枪就打中了目标。调查人员已经掌握了包括监控录像在内的一些证据,还找到了一把威力不小的步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柯克中枪
说起查理·柯克,在美国保守派圈子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2012年,他和别人一起创办了“美国转折点”这个组织,专门在年轻人中推广保守派理念。这小子确实有能力,特别会玩社交媒体,很懂得怎么吸引年轻人,逐渐成了特朗普阵营里的年轻干将。通过做播客、到处演讲和出书,他早就成了百万富翁,他那个组织每年能进账超过9000万美元,成了共和党重要的金主之一。
特朗普在得知柯克遇害后,马上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伟大甚至传奇的查理・柯克走了”。他还下令全国所有政府单位降半旗,直到柯克葬礼结束。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一周内美国第二次全国降半旗了,上一次是为9月初教堂枪击案中遇难的7名孩子。
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政治暗杀”,他认为这起案件暴露了美国社会“深刻的分裂”,呼吁全国反思政治暴力的根源。确实,这几年美国政治暴力事件越来越频繁。明尼苏达州议员遇害、科罗拉多州游行遭纵火、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被纵火,还有去年特朗普自己在竞选集会上差点被枪击……这一连串事件让人不得不担心。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柯克自己在遇害前几个月还曾经警告过“暗杀文化”的蔓延,列举了不少针对特朗普和其他保守派人士的暴力事件。没想到,他自己最终也成了这种暴力的受害者。
这起事件震动了美国政坛,就连很多左派人士也站出来谴责这起袭击。前总统拜登表示:“我们的国家绝不能容忍这种暴力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也说这次袭击“令人作呕、卑劣至极,应该受到强烈谴责”。
特朗普下令全国所有政府单位降半旗
有意思的是,在柯克来犹他谷大学演讲之前,一些学生曾经在网上发起请愿,要求学校管理层取消他的演讲。虽然柯克的来访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警方在枪击事件发生前并没有发现任何具体可信的威胁。事件发生后,学校已经关闭,所有课程取消,具体什么时候恢复还要等通知。
查理・柯克的遇害让人看到美国社会面临的几个根本问题:
首先是枪支问题已经陷入死循环。柯克本人就是反对禁枪的坚定派,他经常在演讲中说“拥有枪支是美国人的自由,问题不在枪支,而在使用枪支的人”。这种观点和特朗普如出一辙。但话说回来,一位因为枪击失去孩子的母亲曾经哽咽着问道:“当拥有枪支的自由,变成了剥夺他人生命的自由,这种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其次是政治对立越来越严重,从“说理”变成了“动手”。以前的美国政坛,就算两党意见不合,也还讲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但这几年,随着意识形态对立越来越严重,“辩论”慢慢变成了“攻击”,“说服”变成了“压制”。对一部分人来说,暴力似乎成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第三是美国社会对暴力事件越来越麻木。柯克的死虽然是美国内政,却意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就发推悼念。而美国国内的反应却更像是“走流程”:政府按规矩降半旗、政客按惯例表态、媒体按常规报道,但真正推动改变的人少之又少。这种“善于哀悼却不善于行动”的做法,让美国陷入了一个怪圈:发生枪击就哀悼,不解决问题,然后又发生枪击。
柯克演讲
特朗普说在寻找杀害查理・柯克的枪手方面“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希望执法部门能尽快破案。但不管案件最终怎么告破,查理・柯克的生命是回不来了,美国政治暴力的阴影也不会因此消失。当美国国旗又一次为政治暴力降下时,每个美国人恐怕都得想想:这个曾经被世界视为“灯塔”的国家,要怎么才能走出政治暴力的困境?
最后,说三点实在的看法:
一是政治暴力其实是从政治严重对立中必然产生的恶果。从特朗普差点遇刺到柯克被暗杀,政治暴力已经从偶然事件变成了有计划的行动,这说明美国的政治对话已经基本失灵。当一个社会的政治分歧只能用子弹而不是选票来解决时,说明他们的民主制度已经出了大毛病。
二是柯克代表的保守派青年运动显示了美国政治正在更新换代。他通过社交媒体和校园组织成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接受保守理念,这说明现在搞政治不光要靠资历和经验,还得懂新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法。这种变化正在改变美国政治的力量格局。
三是美国社会对枪支暴力的麻木态度已经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一周内两次全国降半旗,说明枪支暴力已经从偶然的悲剧变成了可以预期的日常事件。当降半旗从“特殊的哀悼”变成“常规操作”时,这反映出一个可怕的事实:美国社会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枪支暴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底,柯克遇害事件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的警示。美国社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走出越来越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否则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继续上演。政治人物是时候放下党派成见,真正为国家的前途着想,而普通民众也需要冷静下来,拒绝暴力,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无辜的生命逝去,才能让这个国家真正走向和谐与进步。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欢迎评论区留言。[祈祷][祈祷][祈祷]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