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上最狠的富二代,罗斯福如何用铁腕革资本家的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08:41 1

摘要:如果你生在美国最古老的贵族家族,祖上留下的财富多到数不清,照理说你这一辈子应该就是香槟、游艇、上流社交圈里的常客。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他把枪口对准的不是敌国,而是养活自己家族几代人的资本游戏。1933年,美国经济瘫成一摊烂泥的时候,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巨人走上了舞

如果你生在美国最古老的贵族家族,祖上留下的财富多到数不清,照理说你这一辈子应该就是香槟、游艇、上流社交圈里的常客。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他把枪口对准的不是敌国,而是养活自己家族几代人的资本游戏。1933年,美国经济瘫成一摊烂泥的时候,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巨人走上了舞台,一出手就把华尔街吓得心惊胆战,把大资本家气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密谋雇凶干掉他。

他的名字——富兰克林·罗斯福。

纸面繁荣与真实绝望

20年代的美国,看上去热闹非凡。电器普及,汽车满街跑,商店橱窗里永远亮着“分期付款,人人可买”的招牌。繁荣?看似是。可底子呢?极其脆弱——钱全被5%的顶层吸走,大多数人只能靠借贷、分期过日子。

股市上更是离谱,杠杆投机玩得飞起,股票被炒到天价,和公司本身的价值八竿子打不着。直到1929年10月24日,泡沫“啪”一声破了。股市像雪崩一样坍塌,数以千计的纸面财富瞬间蒸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失业。

农民的日子更荒唐:粮食卖不出去,干脆一把火烧了;牛奶卖不掉,直接倒进河里。人间真实:有人饿肚子,有人烧粮食。

到1933年,美国经济几乎瘫痪:五千多家银行关门,1300万人失业,国民收入缩水一半。街头到处是绝望和恐惧。

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刻,罗斯福当选总统。

砸烂银行家的金库

资本家一开始其实挺放心的。毕竟罗斯福出身“老前贵族”,在他们眼里,简直是“自己人”。他们觉得:放心,他一定会保住资本主义的根,不会像胡佛那样掉链子。

结果呢?罗斯福上任第三天,就把刀架到了资本家的脖子上。

第一刀——《紧急银行法》。他直接下令全国银行休业四天,财政部挨个审查,谁不健康就别想开门。换句话说,政府直接接管了金融系统。

第二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必须彻底分家,禁止存款再流去炒股。这一招,把华尔街玩投机的老路直接堵死了。

接着他又丢出《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成立了SEC(证券交易委员会)。从此以后,股票市场不是任你自由放飞的赌场,而是政府监管的地盘。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统统进制度的笼子里。

这一套操作,等于直接把金融资本的自由砍断了一半。资本家们当场破防:这还是我们“老前贵族”的天选之子吗?这分明是阶级叛徒!

站在工农一边

罗斯福不仅得罪了银行家,还转身跑去和泥腿子站在一起。

他先放出一个“试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给工人合法的集体谈判权,让他们能跟资本家掰手腕。后来更狠,直接出台《国家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障法》。

一句话:工人有权利组织工会,雇主不能强迫或阻止。工资和工时有底线,老百姓老了还有保障。

这下子,美国的游戏规则彻底改了:政府不再是“市场的旁观者”,而是直接伸手管事。资本家不再是无法无天的主人,而是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工人和农民也终于第一次有了跟资本分庭抗礼的底气。

你敢砍他们的蛋糕,他们当然不会坐视不理。1934年,杜邦家族、通用汽车、美国钢铁等财阀成立“自由联盟”,打着“保卫宪法”的旗号,实则就是要掀桌子反对新政。

媒体也出手了。赫斯特报系、芝加哥论坛报……天天骂罗斯福,说他是社会主义者,是法西斯,是疯子。舆论战打得铺天盖地,甚至传出过暗杀阴谋。

资本家恨他,恨到骨子里。

1936:一场全民公投

关键时刻,1936年大选来了。对手是共和党的兰登,背后站着一票大资本。罗斯福干脆把这场选战定义为:人民 vs. 利益集团

他避开了报纸媒体的传播途径,以亲切的炉边谈话形式,直接与民众交流:究竟是谁致使你们失去了工作?谁害你们破产?就是那些经济保皇派!

结果呢?选票一出来,震惊世界:罗斯福拿下523张选举人票,兰登只有8张!在兰登的老家堪萨斯,罗斯福都赢了。

这绝非一场寻常的总统选举,美国的普通民众以手中选票为利刃,狠狠扇了资本家一记响亮耳光,彰显着对资本操控的反抗与对公平的执着追求。

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摧毁资本主义,反而救了它。他用强大的政府权力,限制了资本的自由,让制度不至于崩盘。老百姓吃上饭,资本主义才得以续命。

他让美国人第一次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政府不是小透明,而是经济生活的担保人、调解者和干预者。直至今日,对美国而言,几乎所有重大的政治辩论,依旧未能跳出罗斯福新政所构筑的框架,仿佛被无形的引力束缚,在其划定的范围内徘徊。

所以说,罗斯福最大的讽刺在于:他是资本家的叛徒,却也是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参考信息源:

阿瑟·施莱辛格:《罗斯福时代》(1957-1960)

威廉·e·鲁希滕堡、富兰克林·d·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1963)

贝弗利·盖奇,“反对罗斯福的商业阴谋”-史密森尼杂志(2007年7月)

来源:室内设计谈单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