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透崇山担使命 严细工序聚合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09:37 1

摘要:在鄂西渝东的褶皱山脉间,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分公司红星三维项目钻井工序的轰鸣声穿透云雾,1吨多重的钻机模块跨越悬崖、老项目的17个“盲区”成功成井、59938口完钻井位在地图上连成壮阔的勘探线。

在鄂西渝东的褶皱山脉间,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分公司红星三维项目钻井工序的轰鸣声穿透云雾,1吨多重的钻机模块跨越悬崖、老项目的17个“盲区”成功成井、59938口完钻井位在地图上连成壮阔的勘探线。

而这一切有序推进的背后,是项目钻井工序负责人刘伦身体力行,带领胡正华、霍利军、李凯等后勤伙伴,将“找油找气、兴企报国”的使命,刻进每一口井的深度里。

严字立序:以“三老四严”破山地天险

“223束悬崖带钻井,模块重心偏差超2厘米就停钻。”清晨的班前会上,钻井工序的安全红线清晰明确。这份“零容忍”的严,既源自对每一口井的敬畏,更源自中心梳理的安全管理规定。从钻机拆装的螺丝力矩到悬崖作业的防护标准,每一项都标注着“严细”二字,像老石油人传承的“金刚钻”,专治山地钻井的“硬骨头”。

这片工区的难,刻在每一道沟壑里:1吨多重的钻机拆分成10多个模块,最大件300多斤,过去靠4个壮劳力肩扛手挑,在无人区一天最多挪3公里;231-274束的致密砂岩区,钻头磨损速度是常规地层的3倍,老项目曾在这里反复“卡壳”;暴雨季的悬崖带,岩层随时可能垮塌,钻井人踩着泥泞作业,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沟谷。

“钻井施工不能蛮干,得靠严细的工序说话。”刘伦把“办公室”搬到了钻井现场,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班组勘路线,正午顶着近40℃高温盯钻机安装,深夜围着数据看板复盘进度。一次,分包商为赶工期想简化井场加固流程,他当场翻出规程:“老石油人说‘严是爱,松是害’,安全要是出问题,前面的功夫全白费!”他带着安全人员逐井检查,直到所有加固措施都达标才允许开钻。

8月连片攻坚最紧时,121-170束突发垮塌,钻井工序面临“断链”风险。刘伦连续48小时坚守现场,一边协调无人机团队紧急吊装补井设备,一边优化工序流程,将“钻井-加固-验收”的衔接时间压缩了1.5小时,最终让该区域比计划提前2天连片。“刘经理的严,不是‘找茬’,是给放炮采集质量上保险。”钻井大班长曹建洪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在严细工序的护航下,项目已突破47处急难险重点位,完钻率较老项目提升23%。

暖字融序:以后勤温度固攻坚根基

“171-230束的雨衣到了,霍姐凌晨刚从市里拉回来的。”炊事员李凯推着餐车穿梭在作业点,车斗里除了热饭,还堆着叠得整齐的防雨装备。钻井工序能稳步推进,离不开女经管员霍利军的“物资保障线”和李凯的“伙食补给线”。这两条线,像钻井管柱的“扶正器”,让艰苦的山地施工多了份家的温暖。

项目初期,无人区的后勤保障曾是“老大难”:工人清晨揣着馒头、一壶凉水进山,遇上雨天,衣服湿了只能靠体温烘,手套磨破了也没替换的。霍利军看在眼里,主动跟刘伦提议:“工序要顺畅,兄弟们得先穿暖吃热!”很快,“需求响应机制”落地:每天傍晚收集各班组物资需求,凌晨霍利军坐车2小时去市区采购,再用无人机分送到悬崖、深沟里的作业点;暴雨季前,她提前调配500套雨衣、300双防滑鞋,确保“雨不停钻,人不受冻”。

李凯的餐车,更是钻井工序里的“移动暖炉”。过去工人啃冷馒头的场景,让他心里不是滋味,他主动申请“跟井做饭”:每天天不亮就围着灶台忙碌,青椒炒肉、番茄鸡蛋、热乎的紫菜蛋花汤,装在保温盒里送到钻井点。“昨天我感冒了,凯哥特意给我煮了姜汤,喝着心里热乎。”分包商网格员程军胜捧着饭盒,眼里满是笑意。

刘伦常说:“钻井工序不是单打独斗,后勤是‘另一半工序’。”在他的统筹下,霍利军的“物资账”与李凯的“伙食账”精准对接,甚至细化到“哪个班组今天钻致密砂岩耗体力,多备两盒肉菜”。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暖,让钻井人攥紧了“找气的劲”,也让工序推进的脚步更稳。

实字承序:以“四个一样”守使命初心

“黑天白夜一个样,领导在不在一个样,这是钻井工序的规矩。”霍利军的物资仓库里,雨衣、手套、药品按区域码得整整齐齐,哪怕是深夜接到紧急需求,她也会第一时间起身调配;李凯的餐车,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总能准时出现在作业点,“兄弟们在前线钻油,我得让大家吃得踏实”。

这份“四个一样”的实,在钻井工序的每个环节里生根。暴雨中的214束钻机故障现场,刘伦从泥坑里推出车,赶到时浑身是泥,却先检查钻机核心部件;同一时间,霍利军冒雨送维修工具,裤脚灌满泥水也没耽误一秒;李凯则熬着热姜汤,等着抢修的兄弟们回来暖身子。“那天雨再大,我们也不慌,因为知道工序里的每个人都在拼。”施工员李常源的话,道破了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单打独斗的英雄,只有拧成一股绳的工序守护者。

如今,红星三维的钻井声仍在山间回荡:刘伦的《工序优化笔记》上,又添了3条新的效率提升方案;霍利军的物资台账里,新增了“高山密林防毒虫物资”的储备计划;李凯的菜谱上,多了几道适合山地作业的暖胃菜。他们或许岗位不同,却沿着同一条“找油找气”的轨迹前行——以严细铸工序,以温情聚合力,让钻井的每一米深度,都成为践行“兴企报国”使命的坚实脚印。

这就是红星三维的钻井单元,没有耀眼的个人光环,只有一群人、一条心、一道工序,在崇山峻岭间钻透阻碍,把江汉物探人的担当,刻进大地深处。(赵金松 刘广)

来源:壹号星工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