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四年,她连一节早八都没逃过,不是自律,是名字太炸,老师一抬头就能锁定她。”
“大学四年,她连一节早八都没逃过,不是自律,是名字太炸,老师一抬头就能锁定她。”
听起来像段子,但真事儿。
那姑娘的名字自带热搜体质,老师点名像念弹幕,全班齐刷刷回头,她只能老老实实坐满四年。
有人笑:爸妈起名成功,逃课系统直接瘫痪。
可当事人只想哭——谁愿意每次自我介绍都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哄笑还是沉默。
“包爽”这俩字,老师点到一半卡住,同学笑到拍桌。
谐音梗、产品梗、网络梗,全往她身上招呼。
身份证掏出来那一刻,比准考证还紧张。
生僻字、四字名、复姓混搭,爸妈想让孩子独一无二,结果把娃推上舞台中央,聚光灯一打,连打盹都成奢侈。
名字太显眼,副作用不止社死。
小组作业没人敢跟她同名同姓,课堂提问第一个被cue,连请假都像在直播。
心理压力堆到毕业,才有人意识到:这哪是防逃课,是防放松。
网友调侃归调侃,真落到自己身上,谁都笑不出来。
起名不是写代码,不能只顾炫酷不管兼容。
孩子得带着这俩字活一辈子,不是活成梗。
简单点,别拿户口本当创意大赛。好听、好写、不尴尬,已经是爸妈能给的最大温柔。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