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给大家交个实底:不是所有行政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都必须“一肩挑”。从2018年起,中央确实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还有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明确“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但“鼓励”不等于“强制”。民
村里要换届,不少老乡碰面就问:“是不是以后每个村,村支书都得兼着村主任?”其实这事没那么绝对,今天就跟大伙把“一肩挑”的门道说清楚。
先给大家交个实底:不是所有行政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都必须“一肩挑”。从2018年起,中央确实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还有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明确“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但“鼓励”不等于“强制”。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78.6%的行政村实现了“一肩挑”,剩下的村子,都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绝不搞“一刀切”。
为啥要推“一肩挑”?去年山西晋城一个村的经历就很典型。之前那村想搞苹果种植合作社,村支书觉得该引进新品种,能卖高价;村主任却担心村民不接受,主张种老品种稳当,俩人各执一词,开了三次村民会都没定下来,错过了最佳种植时间。后来换届搞了“一肩挑”,新干部带着村民去邻县的优质果园考察,又请农业专家来村里测土、讲技术,最后统一意见种了新品种,去年苹果成熟时,收购价比老品种高了一倍,村民人均多赚了5000多块。这就能看出来,“一肩挑”能减少决策分歧,让村里的事推进得更快。
而且“一肩挑”还能让村班子更齐心。以前有的村,书记管党建,主任管村务,遇上交叉事容易“互相推”。比如村民办宅基地审批,可能得先找主任填资料,再找书记签字,跑两三趟才能办下来。现在“一肩挑”后,村里设了“一站式服务站”,干部统筹着办,村民上午交材料,下午就能拿到审批结果,大伙都觉得省心多了。
但也不是所有村都适合“一肩挑”。今年浙江台州有个村,刚完成行政村合并,原来两个村的村民还在磨合,要是硬推“一肩挑”,选谁都可能让另一边心里不平衡。当地就没勉强,还是分开选了书记和主任:书记懂电商,帮村里开网店卖海鲜;主任是老党员,熟悉村里的矛盾纠纷,专门负责调解。俩人搭档半年,海鲜网店销售额突破了300万,村里也没发生过一起信访事件,村民都夸这么搭配“靠谱”。
还有的村,书记年轻有想法,能帮村里引项目、搞直播带货,但对村里的老习俗、老关系不熟;主任是土生土长的“老村里”,威望高,能跟村民聊到一块儿,却不懂新技术。这种情况下,俩人配合着来反而更高效。去年湖南怀化就有这么个村,书记帮村民开直播卖杨梅,主任帮着组织村民统一采摘、打包,还联系了冷链物流,最后杨梅没烂在树上,反而卖出了往年两倍的价钱,村民都赚得乐呵呵的。
要是村里确实适合“一肩挑”,流程也不能少。按规定,得先通过党内选举选出村党组织书记,再经过村委会选举,让书记合法当选主任,不能“说兼就兼”。去年河南驻马店一个村,就是严格走了这流程:先开党员大会选书记,再组织村民投票选主任,选举时还请了镇纪委的干部当监督员,结果公示7天后,没人有异议才定下来,大伙都觉得公平透明。
所以说,“一肩挑”是好政策,但得看村里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村里现在没搞“一肩挑”,以后想搞了,该怎么培养既懂党建、又会管村务的“全能型”干部呢?这些干部又该通过哪些方式积累经验呢?
来源:ꕥ᭄半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