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康迪车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康迪与吉利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双方各持50%股权。彼时康迪主攻微型电动车市场,并辅以电动车租赁、换电等业务,股价最高时达到了21.6美元,总市值约5.2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最早出海的那批中国车企现在如何了?
成立于2002年康迪汽车,作为电动车市场的先行者一度被誉为“中国特斯拉”。
2007年,康迪车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康迪与吉利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双方各持50%股权。彼时康迪主攻微型电动车市场,并辅以电动车租赁、换电等业务,股价最高时达到了21.6美元,总市值约5.2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康迪科技的前身康迪车业最早进入北美市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8年。最初通过销售全地形车(如高尔夫球车和UTV等)进入美国市场,并在此后多年逐步拓展其业务范围和产品线。
全地形车英文全称为All Terrain Vehicle,中文解释就是“适合所有地形之交通工具”。在欧盟、美国,ATV与UTV、BAJA、Golf-kart、非道路两轮摩托车等均统一叫为ORV(非公路车) 。中国官方机构叫四轮全地形车,已制定其生产标准QC/T760-2006《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
2019年,康迪电动车集团(与吉利汽车的合资企业)宣布其两款纯电动车型EX3和K22获得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批准,允许在美国进口和销售。此举标志着康迪正式尝试进入美国的电动公路车市场。
2020年,康迪宣布在美国预售K23和K27两款纯电动汽车,并计划于当年第四季度交付。
2021年,康迪曝光了新款 Kandi K32 电动皮卡,采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最大功率为 28 马力,最高时速为105公里/小时,售价为 3.5万美元。
3.5万美元的电动小皮卡(福特猛禽要6.5万美元)
K32看起来足够坚固,可以轻松与福特Ranger匹敌,但它实际上被归类为仅限越野的UTV或多功能任务车。法律规定不能用于在一般道路上行驶。尽管如此,它仍然具有比普通 UTV 与众不同的外观,因为它有一个5,436毫米长的4门皮卡车身,比真正的皮卡还要长。
除此“电动皮卡”之外,康迪还有其他车型,比如:
以及高尔夫球场小车:
卡丁车:
电动摩托车:
总而言之,康迪车业自2008年起就开始进入北美市场,早期以非公路车辆为主,后续尝试了电动公路车,近年又将战略重心转回并聚焦于电动非公路车市场。
近年来,面对市场变化,康迪也在积极推进美国本土化运营,例如在德克萨斯州建立工厂,以更好地服务北美市场。
在资本市场上,康迪最近几年的股票表现也是比较稳健,2020年总收入7,692万美元;2021年实现收入9,149万美元;2022年总收入1.18亿美元;2023总收入为1.24亿美元;2024年面对市场压力和财务挑战总体收入略有下滑。
但进入到2025年,康迪不但一改传统,将原来的康迪车业升级为康迪科技,还悄然织就了一张覆盖具身智能、换电设备、全球化场景的创新网络。
2025年6月,康迪与杭州云深处科技达成两项战略合作,一是共同开发满足北美市场特定安防需求的巡检四足机器狗解决方案;二是给北美乃至全球市场提供极具产品优势的高尔夫智能装备。
8月12日,康迪全资子公司中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框架采购合同》,正式成为其换电站设备的供应商。
8月19日,康迪科技(KNDI.US)发布二季度及年中财报,不但宣布自己手握3亿美元现金,相当于市值的300%,且表示自己将高额投入研发积极进行转型。
8月28日,康迪科技集团(NASDAQ: KNDI)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了望塔科技与印尼GoTo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四足机器人供应商,并成功获得首个百万级订单。
在2025 DEMO WORLD大会上,康迪董事长董学勤在提出:“中国智造出海需完成三级跳——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态出海。”他还说,“在过去一年中,康迪管理层通过不懈努力,根据市场变化,果断的调整了发展战略,避免了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拼亏的风险,及时将我们的纯电动汽车技术运用到纯电动非公路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致力于在这一势头上继续努力,并继续推出更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可以看到,康迪科技找到了自己出海发展的途径,另外也在新的业务领域上积极寻求突破。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具身机器人已经是今年的热词,多家上市公司也于近期密集披露了机器人领域的送样、订单情况。
例如:
9月3日,美芯晟表示,公司在汽车与机器人领域布局传感器、汽车照明、接口芯片、激光雷达等多类产品,产品应用会进一步增加,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市场份额的突破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9月2日,捷昌驱动介绍,公司已布局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模组、旋转关节模组及空心杯电机模组,并与下游具身机器人客户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
涛涛车业表示,8月公司已完成美国K-SCALE公司部分机器人产品的小批量试产,后续视市场反馈情况定。
康迪科技提供三台机器狗样机给了印尼的GoTo集团用以测试和创新。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在上市公司中,上游关键组件生产商在未来3到5年内最有望受益。其中包括全球自动化组件、全球汽车零部件、美国半导体、中国和澳大利亚稀土、中国和韩国电池厂商。”今年7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瑞银证券中国机械行业分析师王斐丽回答道。
王斐丽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或超过200万台,到2050年或超过3亿台。2035年全球潜在市场空间为3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2050年有望达到1.4万亿美元到1.7万亿美元。
来源:出行M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