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张,你咋不骑摩托去镇卫生院?”“先问问我手机里的‘赛博医生’,省得白跑一趟!”这段对话发生在山东临沂下峪村,68岁的张振福把“AI健康管家”唤作“赛博医生”,不到三个月,已用它问诊27次。
“赛博医生”下乡:1.4亿次点击背后的中国医疗平权实验
“老张,你咋不骑摩托去镇卫生院?”
“先问问我手机里的‘赛博医生’,省得白跑一趟!”
这段对话发生在山东临沂下峪村,68岁的张振福把“AI健康管家”唤作“赛博医生”,不到三个月,已用它问诊27次。
9月5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蚂蚁集团公布AQ(Ant Health Quotient)最新数据:从去年内测至今,累计服务用户突破1.4亿,成为首个亿级用户的国产AI医疗应用;其中6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乡镇、村庄贡献了8400万次对话。
一、六成用户藏在“下沉市场”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AI是“北上广白领”的玩具。可AQ的数据却打了脸:
“这说明真正的‘刚需’在基层。”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王帆指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得低线城市居民对‘即刻可及’的AI问诊需求更迫切。
二、“赛博医生”如何看病?
打开支付宝搜索“AI健康管家”,输入“嗓子疼、吞口水像刀割”,AQ在3秒内给出:
整套流程融合了三大模块:
千亿token级医学知识图谱,覆盖1.2万疾病、8万药品、2000部临床指南;多模态理解,可识别用户上传的咽部照片、皮疹视频,结合症状语义综合判断;个性化引擎,调用用户电子医保码里的既往病史、过敏记录,实现“千人千面”答案。蚂蚁集团医疗算法负责人透露,AQ在上线前做了两轮“魔鬼”内测:先在10家三甲医院进行“医生盲测”,要求AI与真人住院医师同台答题,准确率需达95%;再到云南、河南、山西的300个村卫生室“驻村”,收集5000份真实问诊语料,把口语“我脑门烫得能烙饼”翻译成医学术语。
三、村医、县医院与AI的“三角关系”
“它不是来抢饭碗,而是给我配了个‘助理’。”
浙江安吉县鄣吴镇卫生院院长张炜感触颇深。过去,夜班只有一名医生,遇到高热惊厥的孩子,得一边查血常规一边翻书;如今把症状同步给AQ,30秒就生成“鉴别诊断+用药建议”,院方再二次确认,误诊率从5.7%降到1.4%。
更关键的是“上下转诊”闭环:AQ识别到心梗疑似,会立即拨打县医院胸痛中心电话,同时派救护车,把“村—镇—县”时间缩短至28分钟,比国家胸痛中心要求的90分钟足足少了62分钟。
四、AI看病,真的靠谱吗?
质疑声从未停歇:算法黑箱、责任归属、数据隐私。
外滩大会现场,蚂蚁集团宣布联合人保健康推出“AI医疗责任险”,若因AQ错误建议导致误诊,用户最高可获30万元赔付;同时把核心算法上传到监管沙盒,接受药监、卫健、网安三方“云审计”。
“技术+制度双保险,AI才能走得更远。”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董四平评价。
五、从“赤脚医生”到“赛博医生”:一部乡村医疗进化史
1965年,一组照片让“赤脚医生”走进世界视野:背着药箱、卷着裤腿,在稻田里给农民扎针。
60年后,另一幅画面正在上演:老人坐在炕头,对手机说“我胸口闷”,AI秒回“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120”。
从“一根银针治百病”到“千亿参数算万症”,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让村里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的初心。
六、未来的“AI健康村”长啥样?
AQ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在宁夏、贵州、海南打造100个“AI健康示范村”:
尾声
你生病了,会先问AI吗?
1.4亿用户的点击早已给出答案:当技术把“稀缺”变成“普惠”,当三甲医院的知识被拆解成一句句土话,AI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算法,而是村口“24小时不关灯”的那间诊所。
或许,真正的“医疗平权”并不遥远——它正藏在一部部旧智能手机里,藏在老张头一句“先问问赛博医生”的自信中。
下一个深夜,当低线城市的霓虹渐次熄灭,仍有上亿人在屏幕里寻找光。那束光,就是中国医疗未来的方向。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