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居民读者社会科学素养,普及社会科学知识,西城区图书馆作为“社科普及周分会场”,充分发挥科普阵地作用,于科普月期间共举办12场科普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吸引超3.6万人次读者共同参与。
为提升居民读者社会科学素养,普及社会科学知识,西城区图书馆作为“社科普及周分会场”,充分发挥科普阵地作用,于科普月期间共举办12场科普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吸引超3.6万人次读者共同参与。
科普展览宣传科普知识
为宣传科普知识,图书馆先后于南址一层报告厅举办了“环境知识科普展”和“民法典与生活同行”展。“环境知识科普展”内容分“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减污降碳”“公民十条”三部分,引导读者学习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民法典与生活同行”展内容涉及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等内容,普及法律知识。
图书馆还于北址一层大厅举办了“抗战老兵记忆肖像作品展”,展览集中展出了摄影师郭海鹏拍摄的150幅抗战老兵肖像作品,涵盖红军老战士、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八路军老战士、新四军老战士等群体肖像,诠释了“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抗战精神。图书馆展出这些肖像作品,旨在引导公众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城实践凝聚磅礴力量。
科普讲座传播科普文化
活动期间,图书馆创新打造了科普系列小课堂,多渠道拓展科普宣传范围。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举办“当算法遇见星辰与虫鸣——科学人文系列讲堂”,内容围绕“AI时代的社会危机”“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天文学有什么用”“夏日虫趣”“预防肿瘤从吃饭做起”等开展,多角度满足读者不同科普知识需求。
线下分别利用北址集体视听室、南址东报告厅举办“话说永定河石卢段大堤”“靠什么团结,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文学作品中的北京非遗”“一起来和《点点点》玩儿吧”等科普讲座,普及永定河部分流域水利治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意义、北京非遗文化、三原色色彩原理等知识。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小课堂格局,实现了科普讲座的立体化呈现和精准化传播。
9月12日,2025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将围绕“赓续中华文脉 繁荣首都社科 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活动主题拉开帷幕,西城区图书馆还将举办“漫谈宣南清代词人及其故居”“北京中轴线上的红色记忆”“未来天然零碳能源在哪里”“红色文化是党之根军之魂国之本”等讲座,陪伴读者共赴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社科之旅。
图文来源:西城区图书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