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以“摊手+白眼”表情包风靡全球的顶流创作者,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背起熊猫背包蹦迪、在玄武湖学方言喊出“偶滴乖乖”、在明城墙上与历史“同框”……这些充满反差感的画面,让全球2.59亿粉丝看到了南京的多元魅力。
近日,意大利籍塞内加尔裔网红“无语哥”(Khaby Lame)的南京之行,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文化狂欢。
这位以“摊手+白眼”表情包风靡全球的顶流创作者,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背起熊猫背包蹦迪、在玄武湖学方言喊出“偶滴乖乖”、在明城墙上与历史“同框”……这些充满反差感的画面,让全球2.59亿粉丝看到了南京的多元魅力。
撰文/王小凡
审校/王小凡从“表情包”到“文化体验官”
“无语哥”的走红,始于对日常荒诞的幽默解构。但此次南京之行,他主动撕掉了“表情包”标签,以“文化体验官”的姿态深入城市肌理。
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他不仅被大熊猫“拿捏”得手舞足蹈,更在文创店背起熊猫背包即兴跳舞,用肢体语言传递对动物保护的认同;在玄武湖公园,他换上汉服学写毛笔字、泛舟湖上与游客互动,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转化为轻松的跨文化对话;在明城墙上,他参与#遗产同框#全球接力项目,用定制滤镜拍摄城砖纹理,让600年历史的城墙与海外社媒的年轻用户产生奇妙共鸣。
这种“去表演化”的真实呈现,恰恰击中了Z世代对“文化真实感”的追求。当“无语哥”用标志性摊手动作回应南京小笼包的烫嘴时,当他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品尝梅花糕露出惊喜表情时,文化差异不再是隔阂,而是成为制造共鸣的素材。
南京:从“流量承接”到“价值输出”的升级
“无语哥”的选择并非偶然。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近年来在文化传播上展现出惊人的创新力。
从“总要来趟南京吧”的城市宣言,到红绿灯“大头特效”的温暖细节;从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群,到“宁青驿站”对青年人才的贴心服务,这座城市用“烟火气+文艺范”的组合拳,构建起独特的文化磁场。
以“无语哥”打卡的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该园曾因坚持“动物福利至上”理念面临经营困境,却通过动物认养、文创开发等创新模式实现逆袭,成为全国顶流。
在动物园文创店,“无语哥”对熊猫造型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园内的文创产品店早已成为来南京必打卡的购物点之一。这种“文化IP+流量经济”的联动,让动物园从传统景区升级为文化体验场域,印证了“网红经济”向“长红经济”转型的可能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遗产同框#话题通过定制线上滤镜、征集全球影像、策划虚拟展览等方式,将明城墙从物理空间拓展为数字文化社区。
当“无语哥”的创意“同框”影像与埃及金字塔、秘鲁马丘比丘的参与者作品同屏展示时,南京明城墙不再只是一座孤立的建筑,而是成为连接人类文明记忆的纽带。
这种“以流量赋能文化”的思路,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城市文化传播的持久之道
“无语哥”南京行的火爆,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城市文化传播不能止步于制造“爆点”,更要构建“留量”生态。
无论是“无语哥”与南京市民的互动,还是此前的“甲亢哥”的中国行,都证明“人”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南京通过吸引国际创作者、打造“城市体验官”计划,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成为城市故事的讲述者,使文化输出更具温度和说服力。
从“大头特效”的红绿灯到“总要来趟南京吧”话题讨论,南京善于用年轻化、技术化的手段重构文化叙事。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通过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让历史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当年轻人用滤镜拍摄城墙时,他们不仅是在记录风景,更是在重新定义自己与历史的关系。
流量可以引爆话题,但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治理温度才能留住人心。南京对动物保护的坚持、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构成了城市吸引力的底层逻辑。
当“无语哥”在玄武湖与大妈学方言时,他感受到的不仅是语言的趣味,更是一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
“无语哥”的南京之行,是一场跨越文化的双向奔赴。它让我们看到,当顶流网红放下“表情包”人设,当千年古城突破“古都”标签,文化传播可以如此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南京所呈现的城市“长红”密码,不在于追逐每一个流量风口,而在于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个细节,让每个个体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
当金陵烟雨化作全球网友的点赞,这座城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南京、苏州商务合作热线:18705322186
来源:凤凰网江苏